舒志青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組成人員中其中一方對另外一方實施暴力的行為。其形式包括毆打、拘禁、捆綁、罰跪、等體罰形式,也包括威脅、辱罵、恐嚇、等精神虐待。
全國婦聯曾經作過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在3.5億中國家庭中35%存在家庭暴力,每年大約有9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體,家庭暴力問題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家庭范圍,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在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百分之九十是男性,而女性作為弱勢群體是主要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使受害人的人身權利受到侵犯,特別是自由權、身體健康權甚至生命權。一般情況下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絕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他們不但受到的肉體的傷害而且還要經受精神的煎熬。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兒童是家庭暴力中受害最嚴重的群體,在暴力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有諸多的心理障礙和行為障礙。
家庭暴力同時也嚴重地危害了社會的安定,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家庭暴力如果不加以制止和約束,將會愈演愈烈,不僅表現在數量上的增加,而且施暴的程度和手段也會日趨加劇,這不但嚴重侵害受害人的人身權利,而且影響了他們參與社會生產活動的積極性,直接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家庭暴力會引起大量的犯罪,破壞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我國封建思想中的 “男尊女卑”在很大一部分人心中占據重要地位,相當一部分家庭還受“夫是天、父為天”的封建思想的影響。我們不難發現“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的傳統思想,依然影響著當代中國家庭。
一些男性認為個人經濟收入的多少決定家庭地位的強弱,覺得自己為家庭生活提供了物質支撐,就要求家庭成員服從自己,甚至一些男性由于妻子及其家庭成員的支持,得到某些機遇而迅速致富,社會地位大幅提高,就覺得自己有“優越感”,于是要求家庭成員絕對服從其意志,否則就惡語傷人,大打出手。
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快節奏使一部分人產生急躁,在家庭生活中遇事,如果感覺難以克制,便發生吵打。
調查顯示,當遭遇家庭暴力的時候,30%的人希望可以傾訴,40%的人希望得到法律咨詢和援助,15%的人則想離開家庭讓雙方都冷靜冷靜。而目前我國救助渠道又很少,這對于想盡快獲得新生活的受害人,更加感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也就更加促使暴力行為得不到及時的制止。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重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從該條款可以看出由家庭暴力導致的訴訟離婚中敗訴方應當承擔不利后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虐待家庭成員,被虐待人要求處理的;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被扶養人的。”
《婚姻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我國現行刑法對實施家庭暴力觸犯刑律涉及的罪名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中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規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要減少和制止家庭暴力,首先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和貫徹男女平等的觀念,樹立性別平等觀念,并且形成尊重婦女的社會道德風尚。在老百姓中要對廣大婦女做好普法工作,讓他們切實感覺到自己的合法權益,并且要告知她們遭遇家庭暴力時如何及時保護自己和孩子,要及時請求居委會社區出面協商,要盡最大可能保證自己與孩子的人身安全,在受傷后要及時救治,并且要做好傷情鑒定,為以后保護自己留好證據做好保障。
把家庭暴力施暴者進行檔案登記方便讓警方和他們以后的親密者查閱。并且把這份檔案可供一些社會服務行業和社會福利機構等要求比較嚴格的用人單位查閱,該措施將切實保護那些和離異男子交往的女性,她們只需要查查,便可以知道自己的對象的過去,也為她們敲響警鐘;同時,當施暴者搬入一個新地方時,當地群眾組織只需要看一下,就可以決定是否接受。
我國救濟途徑的缺乏更加凸顯了司法救助途徑的重要性。我國現行法律對家庭暴力的救濟主要體現在《婚姻法》中,但是這些規定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對家庭暴力的救濟。
首先根據反家庭暴力的實際需要,讓其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可實際操作性,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與其他法律的密切結合,應當以制止減少預防為目標,從根本上杜絕家庭暴力的發生。其次要明確政府干預家庭暴力的責任,以及發揮社會組織的重要性等等。在法律法規中應當明確其定義、制裁機構、救助機構和求助程序、施暴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內容,切實做到可操作性強,執法部門明確,讓反對家庭暴力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1]劉伯紅.女性權利[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23.
[2]巫昌禎,楊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0:46.
[3]榮維毅,宋美婭.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87.
[4]夏吟蘭,李明舜.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法律干預之實證研究[C]//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對策研究與干預項目.北京:中國法學會,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