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陽希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法治建設作出重大部署。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力量,因此,加強法制教育,使大學法律意識增強,在實際工作中就會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行事,認真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維持法律的尊嚴。所以,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對實施依法治國,建立法治國家起著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尤其是非法律專業的法制教育類課程普遍集中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本教材的教學上,課堂教育方式大多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方法簡單、手段落后,該教材在編排上,法律部分僅僅占兩個章節,而且在介紹法律知識的少量篇幅中,也多是介紹法律中的政治性,道德性的內容,對純粹的法律知識體系介紹的并不多,許多法律僅僅是簡單解釋而已。在實際的教學實踐當中,鑒于教材編排以及課時安排的有限性,且任課教師大多為非法律專業,很多教師對法律課程講授得不夠深刻,課堂單調、枯燥無味,學生往往學不到太多法律知識。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目前以“90后”為主的一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也隨之出現了許多的變化。盡管主體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受社會、家庭、學校不良因素的影響,大學生中的偏差行為大量增加,違紀、違法、犯罪行為明顯增多。比如2013年4月25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洋中毒身亡,而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人恰恰是被害人舍友林森浩。另外2010年的藥家鑫事件、2004年馬加爵事件等等,這些案例都成為影響高等教育和社會和諧發展的社會性問題。這一方面體現出部分人法紀觀念淡薄、心理健康問題突出等問題,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們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教育觀念滯后、內容僵化、方法簡單、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等問題。大學生法制觀念陳舊,雖然現在高校也進行一些普法教育,但廣大大學生卻認為只要不違法犯罪,法律就跟自己沒關系。與其花費時間接受法制教育,不如學專業知識實惠。因此,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淡薄,法制教育活動也被束之高閣。這顯然與構建“法律素質”的法制教育要求相距甚遠。
在由原國家教委發布的《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當中明確指出:“學校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痹摱x使得大多數人認為,法制教育沒有獨立的定位,是從屬于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把法制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在實際教學當中按照道德教育的模式來開展法制教育課,不僅難以較好的實現法制教育的目的,而且還將致使“法制教育”喪失其自身的特點。正是受這種不合理的傳統認識因素的影響,在許多高等大專院校當中,法制教育很難擁有獨立的法律教研室,有的是千篇一律的德育教研室,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很難得到切實有效的開展。[1]據調查,很多高校不太重視法制教育,尤其是非法律專業高職院校。這些院校重點將學生培養的重點放在了專業技能上,以及能否為學校獲得專業類獎項這些榮譽和利益上,忽視了對大學生包括法律素養在內的這些綜合素質的培養。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法制教育本身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大多數高校法制教育的形式是基于法律理論知識的學習,也就是“灌輸式”的教育,重點放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地激發大學生的求知欲望,反而會使其厭煩這門課程。[2]并且由于授課教師教學水平有限,大多數為非法律專業,或者半路出家,不能通過案例結合實際,致使課堂氛圍變得枯燥、沉悶,從而導致大多數大學生對法制教育課程沒有興趣。學生往往無法將法制教育課與道德教育課區分開來,感受不到法律對于大學生將來參與社會工作的重要性。
3.1 進行法制教育課程改革,將高校法制教育與實踐性、應用型教育相結合,促進法制教育技能化。目前國內高?;就ㄟ^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來應付法制教育,這顯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實目的,法制教育應當與實踐性、應用型教育相結合。為此,在教育內容上,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可以“夠用”為度,不追求理論知識體系的準確把握,但應著力使法律理論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3]高校要根據學生所在的學校類別、所學的專業及各校的側重點需要,除進行憲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還應開設一些與各校專業 (行業)相關、與各類學生需求接近的法律課程。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還要加強有關市場經濟方面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制教育。同時,還要加強刑事法律制度方面的法制教育,以預防和減少犯罪。德治與法治相輔相成,高校在進行法制教育的同時,要把法制教育與德育相結合,發揮道德對人的思想和行動的教育引導功能。高校根據實際需求,可以著重培養大學生基本生活中的法律技能。比如商業交易中各類合同的起草、什么樣的行為構成對他人或自身的侵權、民事訴訟有哪些條件和程序等。另外,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和職業發展方向,還可突出一兩項技能的培養。比如汽車類專業,可以突出介紹我國關于機動車管理、交通運輸安全、4S店買賣合同、售后服務類相關法律法規;計算機網絡、軟件專業,可以突出介紹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財會管理類專業,可以突出介紹財會類法律法規如公司法、勞動合同法、保險法、稅法等。這些知識對于提高學生進入社會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都非常重要和實用。
3.2 通過強化法律實踐活動來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質。高??梢圆扇《喾N多樣的法律實踐活動來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質。高校可以通過邀請法學教授或專家、長期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法官、檢察官、律師來給在校大學生進行法律講座提高大學生對法律實務應用的興趣。高校還可以利用無課時間或者節假日組織學生旁聽法院庭審現場,參觀監獄、勞教所等。如本校有從事兼職律師工作的老師,還可以該教師牽頭,開設選修課和“法制樂園”法制講座和法律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開展法律愛好者協會等社團活動,充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以及將來自我安全防范和應對法律糾紛的能力。
綜上,只有對法制教育課程進修進一步改革與創新,并結合大學生將來面對的社會的需求,使大學生能夠知法、懂法、守法,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從而在將來的職業道路和生活中能夠保護和規范自身,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1]范立楠.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法制教育對策研究[D]..長安大學,2009.
[2]鄭天煒,劉寧.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3,12(上).
[3]胡俊文.高職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缺失與提升途徑研究[J].社科縱橫,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