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雪梅
(燕山大學里仁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價值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教育有機融合的理論探討在學界逐漸得到關注和重視。陳德明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主導、價值主導和趨勢主導是職業生涯輔導順利開展與正確發展的有力保障。[1]王曉紅提出以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創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2]彭娟等受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階級性、人本性、層次性特征的啟發,提出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應以社會目標為主導,致力于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構建有層次、分階段的目標體系。[3]本文借鑒相關研究成果,從內在基礎和現實需要探討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統領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理論可行性和實踐可操作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教育,兩者無論從教育目標的一致性、教育對象的同一性、教育內容的相通性、教育功能的互補性、還是教育過程的實踐性等方面都具有相互融合的基礎。但是,兩者的有機融合并不是簡單的疊加,因此,要構建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統領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就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導向和價值導向貫穿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過程的始終。一方面,職業生涯教育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基礎上,還要始終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導向——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加強理想信念和集體主義教育,幫助學生實現個人主觀發展目標和社會客觀需求目標的緊密結合,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高度融合;一方面,在進行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學生的價值導向,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工作價值觀和職業價值觀——行行可建功、處處可立業,培養從基層做起、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我國的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尤其是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經歷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過渡階段,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更加關注自身成長,這就需要學校的培養目標與學生的自身發展目標相互結合;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就業難已經成為關系社會穩定的民生問題,而高校的職業生涯教育還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根據教育部2007年7號文件精神指示,本文提出的構建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統領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既是新形勢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學生迫切希望接受專業化、科學化職業生涯教育的現實需要。
本文以筆者所在單位——燕山大學里仁學院的工作目標與思路、實施方法與過程、工作成效與思考三個方面進行說明。
燕山大學里仁學院成立于2001年7月,經過十余年的實踐積累,形成一套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統領的“三維立體式”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具體工作思路如下:
(1)縱向維度:分段階梯漸進式。學院從學生入學教育開始一直到畢業教育,始終貫穿以職業生涯教育為主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并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采用階梯式逐級漸進的教育方式。
(2)橫向維度:核心輻射網絡式。學院從培養人才的就業核心競爭力角度出發,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將以課堂為主的“顯性教育”過程與課外的“隱性教育”過程有機結合,從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內化需求向外輻射,利用多種教育途徑和手段形成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網絡覆蓋式培養過程,幫助學生完成就業綜合競爭力的外化過程。
(3)個體維度:生涯規劃成長式。學院本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形成以“輔導員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指導服務為保障”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成長教育模式,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關注學生的生涯認知、生涯探索和生涯發展等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生輔導工作。
根據以上工作思路,學院利用多種教育手段,從三個維度、全方位、立體化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過程,具體實施方法與過程如下:
(1)分段階梯漸進式教育過程。馬克思講:“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個時代歷史地發生了的人的本性。”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定群體有著共同的本質特征,但是在整個大學教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階段性的特點,因此學院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特點有側重地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工作,做到分階段、有重點、階梯上升,使職業生涯教育活動始終貫穿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①大一階段——職業生涯之適應期教育
針對高中到大學生活的轉變使許多大一新生從入學就面臨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沖突的問題,學院開展以“適應大學環境、把握大學生活”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開展 “由點及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全體大一新生進行心理普測,建立心理檔案;形成“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心理教師——心理協會”四位一體的工作模式,開展班級的“團體適應性培訓”、團體輔導、素質拓展等活動;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學習自控力較弱、自主學習意識較差等特點,開展養成教育——對大一新生實行一年的半軍事化管理(早操、晚自習和寢室內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職業生涯的導入教育。
②大二階段——職業生涯之探索期教育。大二學生的職業生涯進入探索階段。學院在這一時期側重對職業生涯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職業理想、職業方向和職業價值觀的教育工作,創新性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積極探索自己的職業定位,通過個人能力、動機和價值觀的整合使自己的“職業錨”逐漸清晰。一方面,根據學生專業特點舉辦多樣的職業探索活動,例如法學專業學生開展的“模擬法庭”活動,經管專業的學生開展的“贏在校園”實戰營銷大賽、“未來之星”導游大賽,廣播電視專業的自拍DV作品展,車輛專業的車模設計大賽等;另一方面,開展以關注社會熱點、民生問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崇高的職業理想。
③大三階段——職業生涯之嘗試期教育。根據學院的“2+2”課程設置,進入大三階段,各個專業的學生進入實習階段,這一階段通過專業的實習訓練使學生對職業的認知由感性向理性過渡,深入思考職業實踐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的意義。一方面,學院依托燕山大學的教育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先進的實驗設備和優秀的指導教師。另一方面,學院為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目前已成功舉辦十余屆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參與人數超過2000人,其中多項作品獲得省級國家級獎勵。學院聯合燕山大學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園建立“里仁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成功孵化秦皇島建龍自卸裝置研究所等三家學生創業公司,2013年成功注冊第一家學生公司。學院設立的“里仁味道”休閑吧是一個完全由學生自主經營的創業模擬實踐基地,鍛煉了20余支學生創業團隊。
④大四階段——職業生涯過渡期教育。針對大四學生即將面臨從“校園”向“職場”的過渡,學院通過就業指導課、講座、模擬面試等形式幫助從“學生”向“社會人”的角色轉換,學院加大力度開展各種就業政策、就業法規的宣傳工作,心理咨詢中心積極幫助學生做好畢業前的心理調適工作。
(2)核心輻射網絡式教育過程。我們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方針上提出了“三貼近”原則,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深入三本學生的實際需要——渴望良好的教育、渴望成長成才,而職業生涯教育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切入點。學院從培養人才的就業核心競爭力角度出發,通過核心輻射網絡式的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使里仁學院的學生擁有較強的就業綜合競爭力,成功走向社會。
①職業生涯之“顯性教育”。一方面,學院為保證教學質量,依托燕山大學優質的師資,為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知識結構奠定堅實基礎;學院設立教學質量與評估部,成立督導團,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監督與評估;通過網上評教系統對教學過程進行反饋。另一方面,學院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擇業技巧、求職心理指導、創業指導等方面的教育。另外,學院開設了“電子精英班”、專業興趣小組等第二課堂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②職業生涯之“隱性教育”。學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統領下通過多形式的教育活動開展職業生涯的 “隱性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思想道德素質。學院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一方面,學院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實踐環節納入必修課程,每年暑期在一、二年級全體學生中開展關注民生熱點、主題鮮明的社會實踐活動,每個學生都要提交社會調研報告,開學后進行答辯,通過才能取得相應學分,優秀作品匯總成論文集,在學院網站開通“啟明星網”,將優秀作品(論文、圖片、視頻)進行網絡分享。另一方面,學院通過學生社團這個載體來開展義務勞動、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等,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社會服務意識。
專業文化素質。大學生除了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等能力。一方面,學院大力支持學科競賽的開展,配備專業帶隊教師組織參賽,每年都有學生在國家級、省部級比賽中取得名次。另一方面,學院積極鼓勵學生組隊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每年學生申報獲批的課外科研立項達百余份,學生團隊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屢獲殊榮。近五年學院學生累計獲批45項國家專利,發表期刊論文39篇。
身心健康綜合素質。學院要把學生塑造成人格健全、擁有健康身心的人才,因此依托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目前,學院已經打造出一系列的品牌校園文化活動:“里仁杯”足球、籃球賽、辯論賽等;“里仁之星”風采大賽;院刊——《華年》;院報——《里仁為美》;周末音樂會已經舉辦百余期;學生代表隊連續幾年在國際大學生健美操精英賽中摘銀奪金。
(3)生涯規劃成長式教育過程。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十八大報告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在人文關懷視閾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尊重個體差異,在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個體特點進行生涯規劃,幫助學生完成自我成長。
①職業生涯教育之輔導員引導。學院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個性化需求,使輔導員經過培訓都擁有了職業指導師或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在入學初指導每名學生填寫《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用手冊》,讓學生通過探索大學目標、職業目標進而思考人生目標,通過學業生涯管理進而為將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做準備,使學生從自發走向自覺,在輔導員的引領下開啟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大門。
②職業生涯教育之就業指導服務。學院的就業指導咨詢中心積極推進“四三二一”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即“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四到位”體制;采用“三見面”方法,分別與單位主管、畢業生和畢業生家長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促進全員全方位參與就業格局的形成與發展;通過學生工作系統和教學教務系統密切協作,實現“二配合”,強化就業引導手段;構建“一平臺”工程,有效利用就業信息網絡服務平臺,暢通就業渠道。
(1)工作成效
學院近幾年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均在20%左右;初次就業率均在90%左右;較高的綜合素質,良好的專業技能,使得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年來,燕山大學里仁學院先后榮獲“中國十大名牌獨立學院”、“全國先進獨立學院”、“中國最具影響力獨立學院”等榮譽稱號;在由中國校友會網等媒體聯合推出的“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上連續多年名列前茅。2013年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開展的實名調查活動中,學院進入“全國大學生滿意度50強高校”行列。
(2)工作思考
人文環境營造。營造一個適宜的人文環境,對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至關重要。而職業生涯教育體系也只有在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精神、民主自由氛圍、和諧融洽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創造性地開展實踐活動。
師資隊伍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專業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學識,還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品行作為學生現實的榜樣,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而從事職業生涯教育的輔導員還要具有“一專多能”的特點,不斷在新的知識領域中學習并完善自身的能力結構,為解決新形勢、新環境下出現的新問題而未雨綢繆。
[1]陳德明.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職業生涯輔導中的主導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0,5(5):29-31.
[2]王曉紅.以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蘇高教,2009,5(2):139-141.
[3]彭娟,張革華.論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借鑒[J].湖北社會科學,2011,4(3):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