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星 張春霞 張春艷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慕課”來源于英文“MOOC”,也稱“MOOCs”,于 2008 年第一次被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的Dave Cormier和美國國家自由教育科技研究所的Bryan Alexander聯合提出。是Massive Open On 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縮寫,中文譯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MOOC課程動輒上萬人,幕課的這種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網絡共享課程模式,在其誕生的短短幾年里,便風靡全球,帶來了教育技術的創新和革命[1]。
MOOC目前主要有兩種類型,早期的c-MOOC和現今的x-MOOC小前者基于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側重知識建構與創造,強調創造、自治和社會網絡學習;而后者則主要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其課程模式更接近傳統教學過程和理念,側重知識傳播和復制,強調視頻、作業和測試等學習方式。而我們現在所說的Mooc,通常指的是x-MOOC。斯坦福大學于2011年10月開放的免費課程“人工智能”成為全球的第一個x-MOOC課程。同在這一年,由斯坦福大學教授發起的Coursera創立,并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發展,而在Coursera之前創立的Udacity,和之后成立的edX兩家Mooc平臺網站,也同樣擁有驕人的注冊成績。
其實在線教育并不是一個新話題,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日新月異,人們的閱讀、學習習慣均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可通過網絡隨時隨地暢享全球教育資源,不再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這些均為幕課的迅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幕課與傳統在線教育的顯著不同在于它有如下特征:第一,規模大,可以幾萬人同時上一堂課形成一定規模;第二,開放性,無門檻,將所有受教育者放到同一個學習平臺,打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第三,課程資源優越,通常是名校名師課程,促進優質資源共享;第四,互動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跳出相關問題,還配合平臺作業、檢測和討論等,類似于游戲升級,學生必須回答正確才能進行后續學習,具有互動和反饋性;第五,學分制,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后,可獲得平臺和合作大學相應的學分或證書,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幕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和學習模式,其顯著優勢必將對傳統高等教學產生巨大沖擊,上海交大副校長黃震曾提出:大學如不加快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將淪為一流大學的教學實驗室和輔助教室[2]。
實訓教學是指通過模擬實際工作環境和崗位職責,借助教師演示,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參與式學習,能最快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實踐經驗、工作方法、團隊合作等方面能力的教學方式。實訓教學反映了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與行業企業對崗位的需求,是高職院校最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幕課的發展必然對高職實訓教學產生巨大影響,但由于實訓教學的特殊性,如場地設備配備,人員物資要求等,幕課對實訓教學的影響在與傳統教學相同之時也會有其獨特性,主要體現在:
幕課讓獲取數字化的、精品的資學習源變得更容易。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慕課研究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認為,學生只需坐在家里,通過網絡就能及時解決學習問題。在這種幕課盛行的形勢下,一方面學生通過網絡可最大范圍獲得其他學校的優質實訓教學資源,這使得學生學習更便捷;另一方面,也為落后區域教師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和途徑,督促教師的實訓課程授課方式、授課內容等各方面與時俱進,促進實訓教學的改革。
通過下載幕課資源,學生可以反復多次學習課程內容,觀看實訓演示視頻,且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隨時隨地學習。這種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實訓相關視頻并解決相應問題以達到預習效果的學習方式重新分配了實訓課程時間,能大大減少教師上課的講授時間,充分釋放了課堂學習時間;將更多的實訓課程時間交由學生動手實踐,增加了老師學生溝通交流的時間。同時老師也有更多的支配時間,能更從容的幫助學生之間進行更好的協作,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實訓教學成效。
幕課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甚至是相關企業集合到同一個平臺,幕課資源不僅能直觀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優劣,更能形象的反映出院校實訓條件、設備是否與時俱進,實訓內容是否與行業企業的需求同步。優質幕課資源的推廣和流行,必將促使高職院校在進行實訓課程設置和實訓條件更新時,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緊跟行業企業用人需求,集中優勢資源,著力提高實訓教學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從業能力的目標。
幕課的出現是高等教育在互聯網時代不斷發展的自然結果,高職院校教師與其將來被危機沖擊,不如主動參與,尤其是實訓老師更應盡快盡早投入到這一變革中去,加快與社會行業企業的接軌。學生通過幕課能看到其他老師教授相同的課程,會比較不同院校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實訓條件的優劣,這給學院和教師施加了無形的壓力。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應該把危機視為轉機,順應趨勢,盡快加入,盡早適應,更加重視教學質量,高校只有將幕課當做自身教學質量提升的催化劑,傳統教學改革的幫手,尋求轉變與合作,才是明智之舉[3]。
加拿大的數字學習專家Stephen Downes認為21世紀的老師,已經無法像從前一樣,只是高高在上,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兼具四種不同角色,那就是專家、教練、設計者和學習者。這四個角色,在MOOC背景的實訓教學中,每位老師都有或多或少的呈現。在實訓教學設計中,學生通過幕課課前學習而釋放了大量課堂時間,使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承擔更多元的角色,由傳統的實訓課程講解示范者變成了整個實訓活動的引導者、激勵者、組織者和啟發者。
高教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理事長蔣東興認為,教育是否能產生變革實際上依靠從事信息技術的群體、教學者本身和社會三個層面的相互作用,現在的狀態是崛起的信息技術和資本社會兩邊一起夾攻,迫使中間層面的教學者發生變革。幕課與傳統教學完全不同,幕課模式下,實訓教師上一節課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包括信息技術、生產實踐等方面的新技術,整合混編新資源,重新設計實訓課程框架等。
[1]過宏雷,崔華春.幕課-高校教學模式的全新挑戰與變革契機[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9):110-114.
[2]牛宇鑫.在線課程“慕課”將改變教育行業[N].中國信息化周報,2013(9):19.
[3]羅立彬.幕課推動高等教育開放的背景、影響與對策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3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