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初
(湖南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411104)
信息化的時代,精通專業英語的雙語人才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人才。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實施雙語教學,加強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雙語教學已悄然大量步入學生課堂。作為信息科學專業常微分方程雙語教學的教師,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突破,做到既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特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同時提高外語水平與教學質量,這是我們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院信息科學專業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不大理想,四、六級通過率不高,使用英語的能力較之其它專業學生稍差。信息科學的畢業生,幾乎沒有接觸過英文數學文獻,看不懂簡單的英文數學專業教材,不會寫畢業論文的英文摘要,更談不上從英文參考書和文獻獲取信息和知識。另一方面,數學語言是國際通用語言,大部分內容通過公式表達。同時常微分方程是一元微積分的延續和應用,主要以求解常微分方程為主,對后續課程的影響不大。從而降低了對學生英語基礎的要求,對信息科學專業的學生實施常微分方程雙語教學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年級開設的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是兩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對信科專業的后續所有課程有影響。同時學生的英文水平還不足以看懂專業文獻。我們將常微分方程課程安排在二年級上學期,時機適宜。剛入學,我們就開設數學專業英語快速入門的選修課,一部分有興趣的學生選擇了這樣一門課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同時與上信科專業的外語老師協作,盡量多提供一些與專業相關聯的文章給學生閱讀。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學好英語不單單為了四六級,更重要的是為專業服務,同時也領會到學好專業必須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經過一年的大學英語學習后,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具備了開展雙語教學的語言基礎。
2005年,我們第一次開設常微分方程雙語課,選用由Wolfgang Walter編寫的《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英文原版教材,以王高雄等編寫的《常微分方程》作為主要參考書,中英文教材一起使用。由于原版教材基本上是針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而編寫的,部分內容表述過于繁瑣。同時國外很多是在大學高年級或研究生階段開設常微分課程,從而使用原版教材時就不可避免地出現認識和理解上的誤差。很多學生跟不上,甚至部分學生慢慢以中文教材為主,英文教材為輔。所以第二年我們取消了以中文教材為輔的教學方式,不發放中文教材。但在教學的過程,發現學生雖然熟悉了常用的英語數學詞匯,習慣了外語思維,但對計算方法不理解,對該課程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接著我們組織教師編寫一本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英文教學講義發給學生,作為參考資料。這種教學講義,切合實際,學生們能在輕松掌握專業課基礎知識的同時,接觸并學會了使用專業英語,熟悉科技英語在數學專業課中運用特點,驅使了他們的好奇心,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雙語教學是關鍵。我們在一年級末組織學生選課,即由學生自己選擇雙語授課還是中文授課,但是一經選定就不能更改。分兩個平行班級,一個班傳統教學用中文授課,一個班采用雙語授課,建立雙語班級QQ群,暑假就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將數學專業詞匯,常用公式的英文表達,數學中經常出現的運算等都發在群共享里。
在上課之前,將下節課的生詞發給學生預習。在講解過程中,適當增加中文比例,再逐漸加大英語授課的份量,讓學生逐漸適應雙語教學。課后要求學生復習,并將上課所講例題自己用英文重新演算一遍。結合教學需要適當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并非一味使用多媒體,如《常微分方程》中的大量推導,過多使用多媒體則達不到邊板書邊講授的效果);重點概念、重要內容先用英文再用中文;作業、考試基本上按英文。用英語板書,用漢語講授內容,最終上課例題解答、作業全部用英文,只有部分難的定理如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它的證明分五個小命題,難度比較大故采用中文授課。每兩周發一篇相關的外文文獻給學生閱讀,開闊視野,增加知識面,鼓勵學生嘗試寫科研小論文。使學生從激情有余、耐心不足的起步階段中堅持了下來。
語法只是語言習慣而已,雙語教學不需要專摳語法。由于學生對一些論文感興趣,我們就選定幾篇常微分方程的學術論文,要學生們每天快速閱讀,堅持不懈,遇到新單詞可以不理會,繼續讀下去,如此反復,直到領會全篇的意思。遇到的新單詞也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若還有不懂的,可查字典。堅持一個學期,閱讀外文文獻必上一個臺階,為后續的畢業論文,科學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我們還將實際生活所遇到的例子和一些歷史背景滲透到常微分方程的教學中,例如在部分概念引入時,自然而然地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到概念教學中。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應盡可能地選用了貼近真實生活的例子,注重實際場景的再現,這樣有利于組織教學,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節課堂氣氛。通過以上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實施,學生的學習態度較前幾屆有所轉變,學生逐漸對雙語教學感興趣,大部分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能采用英文方式解答問題,教學效果良好。
雙語教學對于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已初步顯現。學生對雙語課程表現出較高的興趣,并且大多數學生經過初期的瓶頸障礙之后,都能順利學完該課程。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在數學學科開展雙語教學有幾方面不足:首先學科間協作欠缺,尤其是與外語老師溝通與協作太少。雙語教學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單靠雙語教師一個人孤軍奮戰是行不通的,需要有學校大環境的熏陶,有良好的英語學習背景,要重視大學英語教學在推進雙語教學中的基礎性作用。其次雙語教學的“度”很多教師沒有很好把握。有的教師甚至一些教學督導一味追求外文所占比例,要求學生能背多少專業詞匯,給出解題模式框架去套,使得雙語教學流于形式。忽視了數學類課程的雙語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所以在講授過程中如何把握雙語教學的“度”是很重要的問題。最后,雙語教學課程教學課時安排較少,雙語教學教改制定者往往簡單的將課程設定為雙語,要求交英文授課計劃,講義,用英文講授,而沒有考慮到雙語教學定會比常規教學需要更多課時,以彌補因開展雙語教學而占用的一些課堂教學時間,防止因為"雙語教學"而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雙語教學在給學生提供實踐英語機會的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一片發展的美好藍天。雙語教學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我們要不斷地實踐與探索,鍥而不舍地提高教學質量。
[1]鐘啟泉.“雙語教學”之我見[J].全球教育展望,2003(2).
[2]徐文莉.對數學專業進行專業英語教學的探討[J].高等數學研究,2010,13(2):53-55.
[3]張亞卓,陳丹娃.關于數學專業英語教學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3):24.
[4]房彥兵,惠麗.西部民族地區《常微分方程》雙語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寧夏大學為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25(1):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