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軍艷 周 文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學院,鄭州450011)
大學生網絡輿論是指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對于一切感興趣的社會生活領域、社會公共事務尤其是校園公共事務所產生的一切意見、愿望、態度、情緒、期待、評價和想象的公開表達,是多種主導性社會意見的集合體。
隨著網絡力量的發展,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事業的發展受到大學生網絡輿論環境的制約和影響。高校教育管理服務與大學生網絡輿論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影響正呈現日益加強的趨勢,因而,研究探索如何運用大學生網絡輿論,推動高校管理服務等各項事業的進步,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大學生網絡輿論具有與其他社會輿論不同的特點,即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對校園群體性事件反應迅速、影響面廣,如果控制不當將嚴重影響校園穩定;網絡輿情煽動性強,控制難度大;網絡輿情難辨,容易造成學生群體的盲從與沖動。
一方面,大學生網絡輿論,必須加以有效引導。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是指在遵循網絡輿論自身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分析網絡輿論反映的大學生對學校和社會的意見、情緒和態度,設置符合大學生心理訴求和社會知覺的相應議程,回應大學生的合理訴求,緩解大學生的不滿情緒,解答大學生的疑惑,疏導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合理應用各種方法和技巧達成大學生態度向積極方向改變的過程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策略方面,相關學者研究較多,本文不再贅述。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應注重符合高校教育精神和人文理念,而不能采取極端化手段,片面追求“一種聲音”。
另一方面,通過大學生網絡輿論,反查高校教育管理服務漏洞;以大學生網絡輿論為鏡,監督完善高校事業發展,是高校行政管理極易忽視的。根據大學生網絡輿論,通過統計分析等手段,優化高校教育管理服務水平,有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利于高校長遠發展。
大學生網絡輿論代表了公眾相對一致的某些態度與觀點,對于高校不僅具有監督的作用,而且直接關系到高校的穩定和發展,新形勢下,對于大學生網絡輿論陣地,高校不能被動地接受,而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應對與解決,以師生為本,致力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服務水平,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
輿論環境的變化使高校“教育、管理、服務”的職能受到了充分的考驗,并強化了新時期高校文化的人本特質。高校一方面應“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另一方面要引導大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強調個體的“個性化”。這樣以來,構建上通下達的信息傳導體系,正確把握網絡輿論真假緣由與發展勢向,及時權威發布真實情況或問題解決方案,持續關注網絡輿論變化,并以此為監督,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
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發表個人觀點、宣泄情緒等現象很大程度是由于校園信息的不完全或不對稱引起的。基于此,高校管理部門、教師應加大校務、教學等信息的公開力度,引導學生對學校、教師予以正確認識,提高行政管理部門、教務教學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交流水平。校務公開是引導大學生網絡輿論、糾正大學生認知偏差的一項根本措施。
眾所周知,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但是,新時期以來的大學生知識訴求程度不斷提高的同時,“被服務”意識也逐漸增強,大學生認為學校應盡可能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由此而引發的網絡事件不勝枚舉。因此,高校應轉變認知,將服務意識充滿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滿意度,構建和諧美麗校園。
面對校園突發性事件,新聞發言人第一時間發布信息是化解輿論危機、贏得學生甚至社會理解和寬容的第一道屏障。舉例:2003年2月25日,清華北大兩校食堂同天發生爆炸,信息迅速傳遍國內外,北大校園網在一個小時以內就播發了來自校方的權威信息,宣布兩校共有9人在爆炸中受傷,并通過BBS張貼了相關信息,各方恐慌情緒很快安定,校內校外輿論趨向平穩,常常與突發事件相伴生的流言四起、謠言肆虐、小道消息漫天飛的景象并未出現。此突發事件的處理,北大正是通過網絡的積極引導,使輿論朝著有利于將危機轉變為轉機的方向發展,促成健康、積極的主流輿論的形成。
當然,平穩輿論危機的同時,高校應抓緊調查事件發生原因、控制事件惡化發展并落實解決事件及相關隱患,構建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高校應急事件處置機制,切實有利于解決各類校園突發事件。
目前,數字化新媒體技術發展迅速,大學生利用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個人公開言論,其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個體化與社群化,自由性與參與性等特點,增強了大學生的校園主人翁地位。為發揮高校主導地位,引導大學生正確輿論,高校行政管理部門甚至個人,應利用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掌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真正建立校園輿論發展的“參考系”,以大學生輿論為鏡,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服務水平的同時,引導輿論。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大學生網絡輿論亦是如此。對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身負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高校應以符合形勢要求的教育精神和育人理念引導、提高大學生的事物認知能力,正確引導大學生輿論態度;另一方面,高校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應運用辯證的哲學思想和發展的觀點,正確看待分析大學生輿論內涵,查找問題根源,并通過設計管理制度、改進技術設施、引進專業人才、完善服務機制等手段,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服務水平。只有這樣,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才能得到長遠發展。
本文研究過程中,未能通過具體數據分析來對大學生網絡輿論與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之間的影響關系進行定量化分析,有待在后續研究工作中進一步深入探討。
[1]葛晨光.做好高校網絡輿論引導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廣角,2009(12):54-55.
[2]邱啟照.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運行機制探析[J].大學教育,2012(10):16-18.
[3]湯桂香,王小飛.論高校管理服務水平的提升與和諧校園的建立[J].云夢學刊,2006,27(3):123-125.
[4]張沛.論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引導[D].中國政法大學,2010.
[5]多種聲音,一個世界[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