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杰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110)
數字信息時代,信息資源從傳統的簡單文本和圖片形式,拓展成為大規模、電子化的多種形式?,F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讓人們在傳遞信息、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與渠道上發生了很大改變,也使圖書館由僅有藏書借書功能的靜態物理空間逐步成為傳遞信息資料、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的動態虛擬空間,它在館藏模式和服務模式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滿足了人們足不出戶通過網絡獲取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需求。圖書館在向著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展的同時,也對圖書館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環境下的圖書館員不再僅僅扮演著“圖書管理員”的角色,而應成為各學科的“專家”、“信息向導”或“知識領航員”,為讀者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
在信息化社會里,知識和信息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導因素,社會對信息服務業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隨著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對文獻信息資源的要求更加迫切。圖書館是人們學習、文化、生活服務的文獻信息中心,目前圖書館的狀況與社會對其的服務需求相距甚遠,圖書館發展必須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這就導致了圖書館服務的改變,從而導致了館員角色的變化。
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及廣泛應用導致了圖書館內部新的技術革命。網絡是圖書館數字變革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網絡環境是信息訪問和操縱的最好平臺。面對大量的網絡資源,圖書館員該如何集成數字化技術和印本資源,為讀者獲取有用信息,提供有效服務已經成為目前重要的課題。移動技術的高速發展,讓大部分圖書館對移動技術與圖書館服務的整合躍躍欲試。圖書館界關注移動圖書館、拓展圖書館服務理念持續升溫。對圖書館傳統模式提出了變革,最終導致圖書館員順應社會發展和大眾需求產生了一系列新的轉變。
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文獻信息資源環境出現了新的特點??茖W技術的發展,各種知識門類增加,導致各知識領域的文獻數量急劇增長,數目龐大,為人們利用信息增加了難度?,F代文獻不再僅僅是傳統的紙張印刷方式,出現了多種文獻載體,文獻語種也增多。同時現代科學技術彼此滲透、綜合交叉,導致了文獻信息內容交叉重復?,F代科學不斷分化不斷綜合,各學科已經沒有嚴格的界限,相互聯系加強。文獻信息環境的一系列新變化,對圖書館員收集、整理和利用文獻信息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直接促成了圖書館員的角色轉變。
圖書館員由傳統圖書館服務的主角變為網絡環境下信息服務的輔助角色。傳統環境下,讀者到圖書館咨詢、登記、借閱、歸還、查詢等服務,每個環節都要圖書館員的幫助與參與,才能順利完成。而在新環境下,讀者是信息查詢的主體,他們可以通過網絡自行使用圖書館資源,只有在自身無法完成查詢或者查詢結果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時,才會向圖書館員提出進一步的信息服務要求。
(1)服務對象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主要是面對面的服務,讀者必須上門,才能享受圖書館服務。館員服務的對象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社會組織和個人。而新環境下,讀者除了到圖書館查閱館藏,享受圖書館服務,還可以選擇在單位、家里、公共場所等任何有一定信息設備的地方獲取信息。此時圖書館服務的對象不再僅局限于到館的讀者,還可以是各種類型、各個地區的網絡用戶群,他們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享受圖書館服務。
(2)服務方式
傳統的圖書館時代,圖書館的大量人員在做紙本文獻的整序排架工作以及文獻借閱工作,館員和讀者需要面對面地交流。而新環境下的圖書館,服務從手工向網絡化發展,圖書館員和讀者大多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流,通過網絡把讀者和圖書館員、信息資源用戶和信息資源提供者聯系起來,實現隨時隨地的交流,這種交流是虛擬的。
(3)服務載體
傳統圖書館主要提供紙質文獻,少量的圖片和幻燈片等,大多數可實際觸摸到。新環境下信息資源的載體主要是基于Internet 的超文本標記語言,即HTML,具有非實體性的特點,而且這種閱讀或者說查詢具有聲音、圖像、視頻并茂的多維效果。
新環境下的圖書館員要熟練掌握圖書館學、情報學等專業知識,才能從海量信息中進行篩選、加工、整理、利用、傳播,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從傳統紙質文獻的一次、二次、三次文獻的整理,到網絡海量數據的開發利用是一個從量的巨變到質的飛躍過程,必須要扎實的專業知識作為保障和基礎。此外,還應掌握計算機科學、數據庫的開發與維護、局域網絡的開發和維護等相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流利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進行工作,才能幫助更多的讀者或者用戶進行信息獲取服務。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文獻信息量加快增長。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使得學者、專家即使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學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也難以及時迅速地掌握。另一方面,圖書館的地位受到其他信息渠道和服務商的挑戰,需要進一步拓寬服務范圍,深化服務層次。這就導致了圖書館員新角色——學科館員的出現。
學科館員在國外最早發端于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圖書館,在20世紀中期以前就已經被提出。但是,直到1950年美國的內不拉斯加大學圖書館設立分支圖書館并配備學科館員進行管理,學科館員制度才正式建立起來。1981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圖書館推出“跟蹤”服務,俄亥俄大學圖書館推出“網絡化館員免費導讀”服務。隨后,許多歐美國家的大學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紛紛推行學科館員制度。國內最早是清華大學圖書館于1998年成立“學科館員小組”開了學科館員制度的先河。隨后,西安交大、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首師大等大學圖書館和國家科學圖書館等一批圖書館開始推行。
學科館員要融入到為用戶解決問題的實際過程當中,以用戶為中心,根據用戶需求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和工具進行定制服務。提供給用戶的資源和服務不只局限于圖書館,而是整合館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和服務。學科館員的服務深入到學科領域,使用戶在變化了的信息環境下對圖書館的需求得到適應,是圖書館用戶服務工作的深化。
自2006年亞馬遜推出彈性計算云(EC2)服務以來,云計算這種顛覆性技術深刻改變著信息社會的未來,無疑也波及到了圖書館。2008年10月,Janifer Gatenby 提出了“云圖書館員”(Cloud Librarians)的概念,2009年,云計算浪潮開始強烈沖擊著圖書館,為圖書館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安全性高的新技術。
2012年,云南省圖書館提出建設“云圖書館”,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等終端在云服務體系檢索、瀏覽書籍,讓圖書館隨時在身邊。同年底,以科技創新著稱的多元化企業3M 攜手北極星圖書館管理系統推出全球首個“一體化電子書籍借閱平臺”,該平臺運用3M先進的云圖書館技術,除了為閱讀愛好者提供靈活、舒暢的閱讀體驗,還能幫助圖書管理員提高工作效率、簡化工作流程。從此,一個嶄新的圖書館“云時代”開始席卷全球,而關于“云圖書館員職業發展”的研究也持續成為研究熱點。
云計算的擁蹙者越來越多,圖書館員要意識到云的出現將會給圖書館帶來巨大的契機,圖書館員應該關注一切能提升服務質量的新技術并促進其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因此,云圖書館員的職責不僅要教會用戶如何使用云服務,還要對信息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精細的分類標引,構建專業領域的知識庫體系,為讀者提供專業化服務。此外,云圖書館員還可以借助云技術改善圖書館用戶服務模型,實現統一搜索、整合參考咨詢、實時訪問等功能,針對用戶需求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
數字化環境下,圖書館的紙質資源開始向數據產品轉變。在國外,已有圖書館著手開展數據管理和服務工作,而提供這項服務的主體就是數據館員。數據館員最先出現在歐美發達國家的研究型圖書館,他們必須具備大量數據產品的知識儲備,如對一種數據資源要了解其是否可用,覆蓋的專業范圍等,同時還要具備全面過硬的技術能力。在國內,圖書館業界也已經開始意識到研究數據管理的重要性,秦健博士在“中美數字圖書館高級研討班”上多次陳述了科學數據管理主題。2012年1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在建館110 周年之際召開的“變革與走向:重新定義大學圖書館的未來”國際學術討論會上,“數據管理與數據服務”成為分主題之一。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數據管理政策,對數據館員的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國內數據管理工作做的不夠深入和系統。
在美國有這樣一種說法:在圖書館服務所發揮的作用中,建筑物只占5%,信息資料占20%,圖書館員占75%??梢?,人才是圖書館能否提供優質服務,使知識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關鍵因素。在跨入信息化、網絡化社會的今天,圖書館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緊跟信息時代的發展,不斷加強服務意識,完善服務方法,將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帶給讀者朋友,使圖書館在信息技術時代的科技洪流中不被淘汰。
[1]姚敏,王璇,尹智,祝業,黃思敏.新時代圖書館員角色定位及重塑[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4,35(2):75-78,90.
[2]和艷會,惠青,楊慧.新的信息資源環境下圖書館員角色轉變的思考[J].農業網絡信息,2009(4):75-76,85.
[3]肖莉虹.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員角色轉變及應具備的素養[J].學理論,2013(22):180-181.
[4]樊建忠.論網絡環境下新型圖書館館員的角色定位[J].經營管理者,2014(04):294.
[5]楊曉麗.數字時代圖書館員的角色轉換[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3,29(02):80-81.
[6]朱滿良.圖書館推行學科館員服務淺析[J].學習時報.
[7]曹莎莎,金洲.云之上,圖書館員何去何從[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2(02):25-29,67.
[8]張立頻.“云圖書館員”職業生涯設計的三境界[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06):57-59.
[9]孟祥保,錢鵬.國外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崗位設置與管理機制[J].圖書與情報,2013(0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