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宏偉
(沈陽理工大學體育部,遼寧 沈陽110159)
準備部分的作用是為了學生在從事某一體育項目時避免心理、生理上的準備不足而對學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損傷。不同的體育項目對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重點放在了關節、韌帶、肌肉粘滯性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內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戲等,而這種形式大多數是在教師的指揮下、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與行動,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開放式的準備活動是把主動權讓給學生,還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充滿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間。學生可以把從教師那里學來的知識加以改編運用,可以把電視、網絡等上面的優秀內容搬到課堂,也可以自己根據已有的經驗思維加工合成創造出新的內容。這樣既給了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又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同時還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學生為之繼續努力,養成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另外開放式的準備部分還為學生在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間,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積極思維,試圖回答問題,并引導學生在實際練習中檢驗,讓學生正確理解理論與實踐兩者的關系,體會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三思而后行的良好習慣。此外,自我暗示調節情緒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在開放式的準備活動中,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加以領會、掌握、運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什么、學什么都得圍繞教師的教學目標進行,這就勢必造成學生吃不飽與吃不了。在崇尚健康第一、以終身體育為目標的今天,這肯定不能適應學生為了健康參與各種不同的體育項目的要求。開放式體育課基本部分模式是指,在體育課的基本部分由學生自由選擇項目、自由編組、自主學習與鍛煉,教師要回答的問題則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能解決或解決的不夠圓滿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選取的項目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運動能力制定出各堂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圍繞這個目標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學練方法,嘗試解決課堂的主要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自然地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高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回答事先預定設計的問題,同時還要與學生共同探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未曾預料到的問題。這樣教師既是對自己已有知識經驗加以加工、鞏固、提高,又是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學習、探索,豐富了自身的教學經驗、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業務能力,為適不斷更新的知識與不同要求的未來體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采用開放式的體育課模式就是承認學生存在的差異,區別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好的發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及時把學練過程中的問題加以總結,反饋教學信息,教師及時修正教學目標,形成良性循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體會成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予以肯定,對學生而言既是壓力、又是動力,有了教師對學生的肯定,他們就會在學練過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難,去認真完成每一個練習。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生自覺地進行學練。自己的愛好、自己的喜歡項目,學生總會有一種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難挫折以后,他們會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問題,這就促使他們進行思考,采用各種辦法去解決問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在開放法體育課的基本部分中,學生探索解決問題都是一種自覺行為,他們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活動,他們會對運動項目掌握的更好、更合理、更全面。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充分發揮體育的社會性這一功能。
“開放法”體育課的結束部分不拘泥于傳統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動都可以采用,游戲;歡快的集體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調整呼吸;意念放松;聽上一段優雅的音樂,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優美的自然環境,享受大自然賦予人們的恩賜;課后的理療、藥物、營養補充、桑拿浴等形式都可以讓學生采用。讓學生尋找出最適合于自己的一種或幾種放松活動形式在不同的情況下采用,有利于他們在走出校門后運用,為終身體育服務。
傳統的體育課評價體系是注重于終極目標即重結果而輕過程管理。“開放法”體育課的評價體系是在操作過程中既要繼承傳統評價體系的優點,又要補充傳統評價體系的不足。它可以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出勤與表現(20%)、對體育的參與(10%)、身體素責的提高、運動能力的增強(30%)、學生的自我評價(20%)、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20%)等幾個方面。把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參與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放入評價體系中,能更確切地反映出體育與健康的含義。強調身體素責的提高、運動能力的增強,能更全面地反映出不同個體的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后表現出的不同情況,使評價體系更具有針對性。
“開放法”體育課模式強調、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但不能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1)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多方法、多途徑引導學生多涉獵、廣積累、勤練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創設適宜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漸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2)在進行體育教學指導中,要制定明確的學法目標,區別對待,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快樂,使學生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變被動為主動。(3)對特殊群體要進行特殊輔導,揚長補短。對特殊項目象田徑中的投、擲,游泳,體操中的難度動作等存在安全隱患的項目,要考慮安全因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證教學的正常進行。
[1]粱慧.大學體育怎么突破[N].光明日報,2011-08-24.
[2]任從容.探析大學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11,18.
[3]孫偉.開放式學習理論與體育合作學習實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