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
(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河南 焦作454000)
高等學校工會組織是我國工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黨的領導下教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是聯系高校黨委和廣大教職員工的紐帶和橋梁,它起著協調廣大教職工之間關系的作用,因此,探討工會組織對高等院校發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從高校工會的職責與自身建設入手,討論了工會組織對青年教師引導、和諧校園構建、師德師風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四個方面的作用。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青年教師是高校知識分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活觀念和思維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大多愛黨愛國、業務基礎扎實、敢于創新,但是由于社會實踐相對較少,生活壓力和工作負擔較重,業務理論研究不夠深,對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形勢還存在不少困惑,勢必對學校教學工作和教學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充分認識到現有青年教師的現狀后,高校工會可以更加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對青年教師進行引導。多年來河南理工大學工會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引導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校工會定期召開師德師風建設經驗交流會、參觀校史館等加強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青年教師“靚麗講臺”講好一堂課技能大賽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授課技能和水平,使青年教師有機會和院士、名師一起交流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成為推動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一項有力措施;各學院工會之間和我校工會組織與河南大學等高校工會之間的互相借鑒學習,為工會自身發展和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提供了平臺;春季運動會、教工優秀節目匯演、登山比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青年教師大顯身手,不僅娛樂了身心,而且增進了團結,達到了校內聯誼的目的;學校關心青年教師的結婚、住房和子女入學問題,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感受到學校大家庭般的溫暖。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工會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樹立了為廣大教職工服務的意識。想教職工之所想,急教職工之所急,河南理工大學工會組織不僅關心各項制度和決議的實施,而且關心廣大教職工生活工作的實際,準確把握服務大局和服務廣大教職工的結合點。
高校是傳承文明、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多功能社會組織,高校和諧校園建設通過培養人才、傳播知識的教育功能、營造公平正義、安定有序、充滿活力的校園環境,直接為構建和諧社會注入強大活力。首先,高校工會需要通過加強法制化管理,提高建設高校民主政治的能力,使校院兩級教代會制度規范化、科學化,提高教職工履行民主權利、參與民主管理、實施民主監督的能力。高校工會的改革創新為新形勢下和諧校園建設提供了平臺。其次,校園文化建設對和諧校園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工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擔當著號召者、策劃者、組織者和實踐者的角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優勢。工會組織通過開展各種形式內容豐富的體育競技、文娛活動和人文講座,使校園文化底蘊融入教職工的內心深處,起到陶冶情操、規范行為的作用。再次,高校工會在和諧校園建設中應該強化參與職能,重視發揮教代會作用和推行校務公開,維護教職工權益。教代會作為保障教職工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有效載體,能使教職工更多地參與民主管理,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提高教師的主人翁意識,一個在民主環境下的教代會能更好地為和諧校園建設發揮應有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作為教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高校工會應該充分運用《教育法》、《教師法》、《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切實維護好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找準和諧校園構建的切入點。河南理工大學近幾年的跨越式發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的實效性。
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培養的內在要求。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國內外形勢的劇烈變化,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職工的職業道德,使個別人員不能正確處理個人發展和工作利益的關系、投入和回報的關系。唐代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現代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師的職責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高校工會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宣傳優勢,樹立師德師風榜樣,積極宣傳師德建設中的優秀人物和事跡,養師德、鑄師魂,營造有利于師德建設的氛圍。一直以來,河南理工大學對抓好師德師風建設有認識、有行動、有經驗、有思考,這是學校發展非常寶貴的財富,是繼續抓好師德師風建設的堅實基礎。學校組織的師德師風建設經驗交流會和師德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為教師樹立“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理念,踐行“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責任起了重要的引導作用。高校工會是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服務性組織,它的會員人數多,覆蓋范圍廣,對教職工具有得天獨厚的感召力、影響力、滲透力和凝聚力,高校工會具有的廣泛群眾基礎為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和組織保證。高校工會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幫助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有機統一,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實際出發的態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把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寓于求真務實的實際工作中。
《中國工會章程》規定,工會基層委員會任務之一是“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鄧小平同志也曾明確指出:“黨是搞什么的?工會是搞什么的?共青團是搞什么的?婦聯是搞什么的?還不都是做政治工作的?政治工作是要做的,而且要好好地做。”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黨委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心環節,必須把切實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切實履行工會的“四項職能”,全心全意依靠教較職工辦學。要重視高校工會的教育職能,認識到充分發揮高校工會教育職能的獨特優勢和對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要密切聯系學校實際,分析教職工的思想狀況,制定出針對性、可行性、時效性強的解決措施;要注重工作方式,以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實實在在活動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要努力營造民主氛圍,充分發揮高校工會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作用,增強教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提高教職工參與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切實發揮好高校工會和廣大教職工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把廣大教職工緊密團結和凝聚在學校黨委周圍,為學校的穩定發展和改革貢獻力量。
[1]王春虎.以人為本思想理念對高校工會實踐的指導意義[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5.
[2]楊柳青,王秀麗,戴揚帆.高校工會對青年教師理想信念的引導作用[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
[3]袁毓玲.高校工會培養師德內涵探究[J].醫學教育探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