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寒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中國 上海201418)
簡單地說,教育只是一個人,提高自己能力與素質的一種選擇,本就不具備改變身份、提高所謂社會地位的功能。每個人的身份與地位應是平等的,接受教育只是進一步充實自己,讓自己具備某方面的才能。每個人可以結合自己的個性、興趣、職業發展規劃,選擇是否接受教育以及怎樣的教育,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個性、興趣、職業發展,沖著教育的“身份”而選擇教育學生,所以要從學生本位出發,研究到底什么才是學生需要的,如何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真正成。
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獲取知識來源的途徑越來越多,知識的選擇面變寬。為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心甘情愿的走進課堂、專心聽講,而非刷手機、玩ipad,就要打破教師一言堂的舊格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興趣、好奇心、好玩心,將固定的課堂知識“新瓶裝舊酒”,在教學大綱、教學要求不變的前提下,改變舊的構建課堂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新型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講授知識點后,例題的選擇以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題目為優,還可以構建一些調研型、探究型、有圖有真相的學習案例,集趣味性、科普性于一身,教學中的繼承與創新,所有談到的推舊創新并不是之前舊的全部推倒重來,而是本著繼承的理念,逐一分析原有的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授課安排及實驗計劃的各方面的利弊,總結教學經驗,依據當今技術的更新及就業市場的變化,隨時更新原有的教學思路。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生硬、老套,照本宣科,是無法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的。通過和學生們在課下授課內容和方法的討論,同學們普遍希望教師在授課中能將所講知識和具體工程應用相結合,實例授課。這就需要教師隨時關注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前沿發展和研究動向,了解企業的工程應用主流
讓學生對學習不再是敬畏心,不在是學海無涯苦作舟,而是快樂、從容、自信地面對學習,相信自己能做到,相信自己能通過,對未知領域擁有一種渴望,從而對已學習已掌握領域十分了解,為今后進一步發展深造打下堅實基礎。
在課堂上,好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而部分學生就較被動,這需要教師想辦法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引發他們的興趣。經過多年的教學發現,要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共同擔負起教學推動的責任,即教師采取提問、設問、反問的方式,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同時為了激勵學生參與,可以適當的引入考核加分制度,根據問題的難易度不同和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給學生相應的考核分數加到最終考核中,這樣就將學生的平時表現和考核聯系起來,也豐富了原本老舊的一張卷考核模式。
注意一般分為三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注意”是我們完成任何活動所必須的一項條件,在閱讀中更是如此,如果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我們就不能讀完哪怕是一小段文字,如果內容不夠吸引人(教科書),我們就要用有意注意,消耗許多意志力,但是圖片一出現,情況就有那么點不一樣了。在注意活動中,刺激物(如圖片)自身的特點是引起無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與蝌蚪一般的文字相比,圖片則顯得更加新異、漂亮或者有趣。這使得讀者更愛看那些有圖的文字。所以,一些深諳此道的人們,便經常在文字邊配上一副精美的圖片,以此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對于插圖效應,現在學界大致有三類觀點:
(1)動機角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插圖激發了我們的興趣。
(2)重復學習: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與文字相關的插圖實際上是一次復習,這使得我們的學習理解得到再一次的加深。
(3)雙通道理論:在閱讀心理學中有一個語音加工假說,它認為人在閱讀文字時,要先將文字轉換為語音在頭腦中復述加工,才能理解文字。雙通道理論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它認為在閱讀過程中有一個聽覺通道和一個視覺通道。插圖的作用,就是加強了視覺通道的利用。[9]
實驗的結果表明,閱讀配有和文字相關插圖的學生,要比無圖閱讀的學生,在文本內容理解上的得分更高,閱讀速度更快,效果更突出。
通過學生本位的教育教學理念,可以從源頭抓住學生的求知欲、興趣方向、成長目標,可以個性化區分學生的特長,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結合具體的工程案例、自信心提升建設、互動、幻燈片插入等教育教學措施,可以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成才。
[1]石中英.教育哲學導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德]福祿培爾.人的教育[M].孫祖復,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M].河南出版社,2001.
[6]袁振國,主編.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8]郭齊家.中國教育思想史[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
[9]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2758[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