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敬語是日語重要特色之一,在整個日語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日本文化廳2007年頒布的《敬語指南》指出“敬語在順暢交流,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對于外國人而言,敬語始終是日語學習的一大難關。在筆者所做的一項針對敬語學習難度調查中,有78.4%的學生認為敬語學習非常難,特別是在具體使用的時候,如何選擇合適的敬語表達是他們所要面臨的巨大問題。
誠然,敬語使用有其特殊的要求,不僅要識記大量的特殊變化,還要根據場合、說話人、聽話人、話題人物三者間人際關系,選用合適的表達。雖然國內的日語教學比較偏重學生們對于敬語變形的識記掌握,但由于學生們實踐機會較少,中日文化差異等等,常使學生在敬語使用時產生較大偏差。
根據最新的日本文化廳2007年所頒布的《敬語指針》可知,日語敬語分為“尊敬語”、“謙讓語Ⅰ”、“謙讓語Ⅱ”、“鄭重語”、“美化語”五種,并規范了各自使用規則。根據《敬語指針》的說明,筆者將在教學中接觸到的常見誤用類型總結如下:
誤用例:ただいま、部長が申されましたとおり…。
「申されました」是由謙讓語「申す」+尊敬語「される」組合而成。根據日語敬語的使用規則,謙讓語和尊敬語的混合使用不僅無法表達尊敬之意,反而會造成語言表述混論,是一種錯誤的表達。因此,對于自己的上位者應該直接使用尊敬語「おっしゃったとおり」。
誤用例:(隣人に)父が明日東京へいらっしゃいます。
荻野曾提出“將針對話題人的尊敬語轉換為針對聽話人的尊敬語”一說。在上述誤用例文中,話題人父親雖是長輩,但對外人提及父親行為時如果使用了尊敬語,則是過分抬高了己方,造成了誤用。其實只要使用鄭重表達「父が明日東京へいきます」即可。日語敬語使用在很大程度是就是考察在不同場合中的各種人際關系。德間也曾指出“日語學習者在構建日語交流的人際關系之時,非常有必要意識到聽話方以及說話方的關系”。由于對日本社會、文化習慣理解不夠深入,在該類場合敬語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偏差,因此,作為日語學習者要充分理解日本社會的“親疏關系”、“社會距離”等多種因素。
誤用例:(上司の奧さんとの挨拶)ご立派な犬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ね。
敬語誤用中有一類誤用屬于“敬語的不必要使用”,指的是在某些不必要的場合使用敬語,針對動物的對話也屬于其一。在誤用例中,即便是與上司夫人對話,如果話題是狗的話如果使用敬語則有諂媚之感,因此無需使用敬語,只要表述「立派な犬です」即可。另外,外來語使用時也可以不必加敬語接頭詞「お」、「ご」表示敬意。
誤用例:(先輩に)この本をもうお読みになられました。
所謂的二重敬語則是在一個句子中使用兩種同一種類的敬語表達,如“尊敬語+尊敬語”、“鄭重語+鄭重語”等,這在日語敬語表達中是不被允許的。為了表達對方的尊重,多數日語初學者則會簡單認為敬語使用越多敬語程度越高。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如果敬語使用過多,則會給對方造成不快,反而會給交流帶來不利。因此,在表達敬意時,一定要在敬語詞匯選用上多下工夫。該例的正確表達可為「この本をもうお読みになりました」。
根據筆者平時研究積累發現,敬語誤用無非是:敬語詞語意思不明;諸如二重敬語、無需使用敬語場合之類的敬語規則的不了解;對話場景、聽話人、話題人身份把握不準確,人際關系把握的不到位;敬語使用優先順序規則不熟悉;語法錯誤等等。
造成上述誤用的原因也非常多。有在日常的日語教與學中存在只識記敬語單詞、翻譯句子,不注重具體場景中的運用;也由于對日本社會、文化的不理解,亦或受到母語的影響而造成的敬語誤用。
日語敬語是一個紛繁復雜的體系,正確使用敬語的第一步則是對整個敬語體系進行系統化地學習。幾乎所有的日語教科書對于敬語都有著系統而又全面的歸納,有特殊敬語單詞的變化,敬語句型的解說,相應的例句也是比較豐富的。但是,教科書對于敬語內容的教學編排相對比較集中,因此,大多數日語學習者都將敬語學習定位為短期集中性的階段學習。短期之內,能將敬語的各種表達比較熟練地掌握,但在之后的學習中,疏于練習,逐漸遺忘或者混淆,造成了使用時各種誤用。因此,要將敬語學習定位為長期的系統性學習,特別是在掌握各類敬語表達后能在日常對話、寫作中能夠加以運用。同時,教材在敬語教學章節的編排方面不能過于集中,應該有連貫性、遞增性,使得學習者能分階段獲取敬語知識,確保敬語能力能夠逐步遞增,而非學過就忘。
在敬語的教學中,多數教師會采用“單詞、語法、例句”三步教學方法,這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十分有效的,但敬語的使用多發生在特定的場合之中,人際交往之時,因此,機械化的識記并沒有給學生帶來靈活有效地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多設定會話場景,多設置諸如“親疏”、“遠近”、“上下”等各種人物關系,讓學生能在模擬場景中體驗復雜的人際關系,判斷分析該使用何種敬語。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敬語使用的實際場景感,減輕敬語使用的陌生感,提高使用的正確率,減少誤用。另外,教學地點也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利用各種實踐實訓的機會,多與日本人接觸,模仿并學習他們的敬語使用方法以及習慣。
大多數日語學習者對敬語一直持仰視的態度,談敬語色變,在交流中不敢使用敬語。其實,敬語對于大多數日本人而言也是比較困難的。2005年,日本文化廳主辦的“國語世論調查”中,有67.6%的參與調查者認為“敬語很難”。作為非母語學習者的我們更應該多加練習,加深對敬語的理解,增強信心,克服敬語使用的不安情緒,大膽使用,在錯誤中不斷發掘使用敬語的方法和技巧。
敬語最初源于對神靈、天皇的敬畏之心,但之后逐漸演變為上下尊卑的人際關系。敬語學習不僅僅是敬語詞匯的學習,更是日本文化、社會關系的學習。因此學習者要充分了解日本社會的“上下、親疏、內外”的關系,多學多練多模仿多體會,力求在夯實敬語詞匯、句型的基礎上,活用各類敬語表達,提高與人交際溝通能力。
[1]日本文化庁文化審議會.敬語の指針[M].2007.
[2]辻村敏樹.敬語の誤りについて[J].國語學.第21 號,1955:30-43.
[3]菊地康人.敬語[M].講談社,2000.
[4]蔡敦達.日語敬語正誤用法500 例[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5]張軍.日語敬語的誤用例分析[J].日語知識,2007,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