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排鋒 梁 燕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中國 重慶402260)
民辦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國教育夢”的重要組成部分[1]。
民辦教育靈活的辦學機制,先進的制度和管理模式,超前的辦學思想,多贏的思維方式,現代化的校園環境,開放的人際關系,是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近幾年來,重慶能源職業學院民辦高職院校在辦學規模,教學質量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績有目共睹,更是讓同類院校望塵莫及。雖然如此,我們深刻清醒的認識到,重慶能源職業學院民辦高職教育的路還很漫長,任務還十分艱巨。主要存在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專業建設有待完善和加強。(2)生源質量不高,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擔。(3)教師隊伍學歷、能力、職稱等結構不合理。(4)教學管理水平不高,教學質量有待提高。(5)學校歷史較短,規章制度不夠完善。(6)學生培養目標、學生就業工作有待改進創新等。(7)實訓建設有待加強。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專門型人才,教學工作始終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始終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證。只有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服務于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才能有效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才能保證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而要保證教學質量,必須完善專業建設,抓住能源學校特色,深化教學改革。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必須抓住自身的優勢,穩中求妥的、合理的尋找突破口,找到適合自己同時適應發展的模式。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依托國家級示范院校重慶工程職業學院的教學經驗,立足重慶,面向全國,構建了順應重慶發展的專業群,并瞄準重慶市“6+1”支柱產業,培養的畢業生深受企業歡迎,一次性就業率達99%。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必須更新和轉變專業設置理念,力爭消除辦學時的純依托模式和痕跡,廣泛進行調研,開設與時俱進的專業群,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的專業群。
人才的培養關鍵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所以研究分析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并探索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考核評價方式是制定培養方案的關鍵[2]。我校培養方案的制定雖采取了各方專家意見,同時進行了足夠的市場調研,校企合作共建,但由于本身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使得所制定的方案不夠完美與全面,所以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上要加大投資力度才能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好保障。
加強專業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對完善現有課程體系,辦出優勢專業,培養優秀畢業生至關重要。要加強新專業開發的調研工作和社會需求分析,大力推進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建設。
我校各專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根據社會需求積極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構建了“校企合作、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采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等教學模式,注重職業崗位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將職業資格認證融入課程教學,實現“課證融合”。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就業范圍廣,適應能力強。但由于辦學歷史較短,實訓室建設仍不能滿足現有各專業職業技能鑒定及實訓課的需求,學校需要加大投資力度,以加大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力度,使學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
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和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而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管理一線的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和技能操作型人才。所以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民辦高職院校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自辦學以來就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引進了一批學歷高,素質高的師資隊伍,教師的職業素養、知識結構、職稱學歷等方面完全滿足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但作為高校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遠不能滿足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才是適應高職教育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此外在教師隊伍建設中,要注重加強教學團隊建設,以適應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沒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鼓勵其利用寒暑假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時間教學能力。加強校企合作,聘請企業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擔任專業課和實訓課。還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和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才能完成的雙邊活動,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是單純聽教師講授而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給予的知識,而是要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3]。而學生的知識經驗、能力傾向、個性特點等因素直接影響主動接受知識的能力。我校學生從總體水平來看動手能力較強,理論水平較弱,但接受知識的欲望較強,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針對這一特點我校采取管理員管理學生的準軍事化管理模式,在建立師生關系的同時,每個專業專門配備輔導員來管理學生,這樣有利于跟進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同學的自控能力。
民辦高職教育的建設與發展既要根據自身靈活性的特點來滿足對人才的培養需求,同時也要根據其與公辦院校不可抗衡的劣勢來加強自身內涵建設,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永立于不敗之地。
[1]袁貴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N].人民日報,2013,12.
[2]吳銳.加強教學管理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3:31-34.
[3]張萬朋.民辦高職院校教學有效性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