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光
(大連萬鵬港口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11660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當前的測繪科學已經逐步向信息化發展,信息化測繪是根據測繪發展趨勢以及社會需求提出來的,主要采在網絡化的運行環境下,采用信息化技術為用戶提供地理空間信息綜合技術,從而為用戶提供有效的測繪信息。信息化測量技術主要采用地理空間綜合服務進行測量管理,將靜態建設數據庫轉化為動態監測與實時更新,并且采用局域網技術實現實時有效的地理空間綜合服務,采用信息技術能夠實現信息共享,為用戶提供開放性的測繪信息,促進測繪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
測繪是一項基礎性的服務行業,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科學研究與經濟建設,采用信息化技術,能夠提供更為高效的測繪服務,為需要測繪服務的客戶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基礎與邏輯平臺,促進空間位置信息的發展與交流。空間的信息數據是以各項技術設施為基礎的信息服務,在發展過程中能夠適應社會發展,促進測繪技術的發展。測繪技術的信息化發展能夠為需要測繪信息的客戶提供信息化服務,而且能夠綜合信息化與數字化技術的優勢,從而確保測繪信息的實時性與可靠性,從而促進科學技術的轉變與革新,為相關行業提供更為可靠的基礎條件。
大地測量學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外層空間點位的精密測量、希求形狀以及大小的理論與方法,當前大地測量學已經與多種學科較差,成為推動地球科學、空間科學以及軍事科學發展的前沿學科之一。信息測繪技術包括現代測繪基準體系、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地球動力場理論以及地殼運動檢測等多種技術,這些技術進展具體如下:(1)現代測繪基準體系,現代測繪基準體系是為地理空間信息提供空間位置、高程以及重力等方面的起算依據,主要有大地測量參考框架以及參考系統構成。近十年來我國的空間觀測技術不斷發展,而且已經建成國家GPS大地控制網,參考框架精度化,將200國家重力基本網作為重力基準;(2)衛星導航定位技術,GPS系統主要是美國為了軍事政策發展起來的系統,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逐漸像信息化發展,實現精密單點定位,利用國際GPS衛星以及事后精密星歷作為起算數據,從而確保GPS測量精度,實現2-4dm級精度實時動態定位測量,并在較大區域內建立多個坐標已知的GPS基準站,對該地區實現網絡覆蓋與實時定位;(3)地球動力場理論研究,當前的地球動力場模型包括衛星重力法,對地面觀測的衛星軌跡進行觀測,從而測出星間距離變化量以及總理梯度,以此求解位系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當前的地球動力場已經可以達到大地高與精密化檢測,精密度可以達到cm級別;(4)大地測量地球動力學,隨著空間大地測量觀測手段的不斷發展,當前的地標研究已經由局部發展到全球,我國的地殼運動監測應常態化,并且建立了中國大陸的二維DFEM模型,得到實測板塊運動模型GVMI,為地殼運動提供數據依據。
圖像信息科學是由攝影測量、遙感以及空間信息系統以及計算機視覺系統等較差而成的學科,采用傳感器獲取模擬的影響,采用數據惡化解析的方式表達空間信息數據,為客戶提供可視化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已經著手建立新一代攝影測量處理平臺,采用高性能刀片式計算機系統對攝影測量進行專一化管理,提升數字攝影測量的生產效率。當前的攝影測量技術與GPS導航系統相結合,實現定點攝影成像和無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對地直接定位,從而獲得真實的耳標信息,與遙感影像以及其他技術提供依據。航空數碼相繼的應用能夠提升影像匹配以及三維重建的精度與可靠性,采用低空飛行的平臺作為傳感器載體,將數碼相機與可旋轉平臺相結合,從而進行多條航帶進行拍攝,這種攝影方式具有高分辨率的特點,已經廣泛的應用于城市攝影與無地面控制的衛星影像技術。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當前高光譜影像技術、GIS技術等與航天遙感測繪相結合,為地表測繪提供依據,為天氣、海洋、環境等進行災害監測,為國土普查、環境保護等提供數據依據。
傳統的手工制圖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測繪需求,將信息化技術與地圖制圖相結合,實現信息處理的智能化與網絡化,信息化的地圖制圖技術包括以下內容:(1)計算機數字化方式的地圖制圖生產,地圖制圖和出版的數字化與一體化成為中國地圖制圖生產的基本手段,增強了地圖制圖的科學性,而且重視的應用數字模式,達到建筑工程的亞毫米級檢測精度,并且對空間信息進行連續、實時、自動化監測,實現數據的自動化處理與管理;(2)工業測量技術,現代工業生產要求對產品的設計、模擬、生產自動化進行管理,并且以全站儀、攝影儀等方式形成三維工業測量系統,提升工業現場的精密測量以及自動化水平;(3)地下管線探測技術,地下管線測量技術是對地下管線的狀態進行探測的方式與技術,非金屬管探測技術能夠彌補常規地下管線的不足,充分的整合地下管線的信息資源,建立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共享平臺;(4)移動測繪技術,車載道路系統能夠快速、準確的采集道路信息,而且該技術精度高、更新速度快,能夠滿足道路信息的發展需求。
海洋測繪技術是對海面水體和海底進行全方位、多要素的綜合測量,從而為海洋生產提供信息支持,海洋測繪的信息化發展包括以下內容:(1)海洋大地控制網,當前我國利用GPS已經建立島島、陸島大地控制網,并且與深海技術相結合,構建水下大地控制網的建設與管理,將無縫垂直參考基準與海洋大地控制網結合,能夠對海洋進行精密測量,以實現海洋的全方位管理;(2)海道測量技術,采用海洋多波速測深與海底水下機器人技術,能夠對深海的情況進行認識,以實現水下目標識別與管理,與雙頻GPS技術相結合,能夠顯著的提高水深測量成果的精度;(3)空基海洋測繪技術,采用遙感圖像版提取技術等能夠提升圖像信息的精度,并且提高基線解算質量的人工選星的基線處理效率;(4)海圖制圖技術,采用信息技術能夠提升海圖制圖的精度,并且在瀏覽器中實現空間數據的可視化,存儲與集成信息,建立海圖檔案系統,提升海圖信息的準確度。
信息化測繪技術作為國防建設、社會發展以及經濟建設的基礎事業,對于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信息技術與測繪技術相結合,能夠對多元空間化信息進行采集,并且實現智能化建設與管理,形成新型的信息產品模型,對于海洋、航空、低空意思微型等領域實現高精度化實時管理,為未來發展提供信息依據。信息測繪技術能夠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促進地理信息產業和測繪事業的發展,為測繪需求提供數據信息,真正意義上實現信息化測繪。
[1]李德仁,苗前軍,邵振峰.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定位與框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2(03).
[2]張鳳龍.試論從數字化測繪到信息化測繪的測繪學科新進展[J].科學與財富,2013(05).
[3]鹿慶龍.從數字化測繪到信息化測繪的測繪學科新進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