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芹
(山東省平陰縣第四中學)
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而素質教育則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通過全面培養來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在中學階段的生物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與理念,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對生態保護的意識,以此來實現素質教育。
中學階段的生物教學主要是對生命現象與本質進行研究的實驗科目,學生通過實驗與觀察的方式來對生物科學理解,為了在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生物學的教學優勢,就應該貫徹落實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改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主張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其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獲取資料、觀察與分析問題,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對學生這一能力的培養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環節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引導來使其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環節中。
在生物教學的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應該首先明確教學的目標,在教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中學階段的生物教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生物學知識與技能,其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意識與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簡單的說,在生物教學的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主要就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學生認知水平、實踐能力的培養來幫助其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來實施教學,進而推進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展。
素質教育的推進也可以理解成中學階段的生物教學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這也是一種學歷觀念的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重視學生的顯性學力,而素質教育則是將顯性學力與隱性學力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以此來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下對素質教育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實施進行分析與研究:
中學階段的學生屬于青春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性格也比較叛逆,也比較容易被非學習相關的東西所吸引,所以想要在中學階段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應該激發學生對生物教學的熱情與積極性,使其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之中。由于生物教學中所接觸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學生周圍的事物,例如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其均存在與學生的生活之中,在教學中也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應該對這一教學優勢進行充分的利用,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將生物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合理的結合,讓其在生活中培養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意識,通過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進而完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更好的在中學階段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教師自身的素質狀況也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素質教育實施,所以加強中學生物教學的素質教學就應該以完善教師素質為前提。中學階段的生物教師應該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與社會的發展來豐富自己,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與素質,并對學生具有責任意識。同時,教師還應該良好的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生活與心理方面存在的困難及時了解,定期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學生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想要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就應該對教學的理念與方式進行轉變,對學生的能力與三觀培養,只有教師自身專業知識水平過硬、素質較高,才能保障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
中學階段的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就應該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首先,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對《生物圈中的動物》進行教學的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發表意見,如“你最熟悉的動物是什么?屬于動物的哪個類群?”并對自己所了解的動物特點、習性等諸多方式進行闡述,如果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無法獨立的標準準確,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通過團隊合作來對動物進行了解,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
其次,生物教學還具有實驗性,所以教師還應該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為其提供動手實踐的平臺,以此來滿足教學的要求,達到對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對動物的習性進行研究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飼養小動物,以這種方式來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慣與特點,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與觀察能力,也可以在無意識中幫助學生養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觀念,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觀察能力是生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學階段的教學中,其主要是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研究,所以可以在學習環境中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也可以養成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
獨立自主的學習方式,在中學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也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來使其體會學習帶來的快樂,并在生活中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運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整體上的掌握,通過練習的觀點來看待生物學,生物學知識之間存在的較強的關聯性,如果學生可以系統的對其進行掌握,那么學習的效率也會顯著提高。
最后,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挖掘,通過課外的實踐活動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能力,使其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個性特點。同時,加強生物實驗的教學也可以對學生創造性思維意識與能力進行培養。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教育方式與教學目標只是對學生的成績提高為主,并沒有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照本宣科的方式開進行生物教學,這種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教學中引進了諸多設備,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對其進行運用,例如較為常見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對任務式教學、問題式教學以及情景模擬等成功的教學方式進行借鑒與運用,將其與教學內容結合,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平臺。
近幾年,我國教改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應試教育逐漸退出教育的平臺,素質教育則以其自身的優勢受到廣泛的關注與運用。本文主要對中學生物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應用進行簡單的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來完善教育質量,在生物教學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
[1]張利.解析如何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滲入素質教育[J].素質教育,2013,(11).
[2]鄒曉光.鄒議中學教師如何創新生物教學[J].基礎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