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東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中心小學)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從2001 年開始實施,迄今為止已經十三年,對我國國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教育的發展方向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但是在中國農村的改革成果不盡如人意,在課改的過程中出現了進度緩慢,成效不明顯的狀況,尤其體現在數學課堂上。所以,當前教育工作者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推全面進新課程的改革進程,實現課改目標。
農村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比較陳舊,仍然以提高學生的單一素質為原則,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某些山區,因為生產力與經濟發展狀況不好,教師難以獲得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信息,長時間不進修,對新型的科學技術和教育理念難以接受,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注重學生的情緒,以自身為主導掌握全局。
對農村而言,教學資源與城市小學相比嚴重缺乏。突出表現在新型教學設備的缺失。對偏遠農村的小學來說,連課本等基礎教學資源都可能面臨不足,新課改的推行狀況遠遠比不上城市小學。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需要注重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農村小學教師逐漸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目前的出現較多的是盲目進行效仿,由不注重教學方式演變為教學形式過于多樣化,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在一堂數學課上,農村教師同時使用多種教學形式,如在多媒體展示信息之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行課堂活動對學生進行獎勵,數學的教學活動變成沒有內涵意義的形式活動。
教師是推進新課改的重要人員,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農村,小學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年齡層次相差較大,部分年輕教師相對較好,但是另外一部分教師的知識面窄,沒有進行相關的培訓,不能快速的接受知識更新。而且,部分農村小學教師在自身素質較低的情況下跨年級教學,嚴重影響教學成果。
學校、教師和家長給小學生創造了過于沉重的負擔。某些數學教師的講解本身就不精彩,在學生沒有理解教學內容的情況下布置繁重的作業,導致他們手足無措。而家長不能表示理解,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造成小學生十分的焦慮,心理壓力非常大。
要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農村學校以及教師都應該改變自身的理念。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關注社會時事和新的教學理念,多與市區學校組織協作活動,同教師進行交流,分享心得體會,獲取他人的優秀教學經驗。教師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樹立正確的課堂價值觀,增長自身的見識,長久的過程中教學理念也能改變。
小學數學教育對于學生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缺乏的教育資源一定要及時補充。教材和課本隨教育部門的更新而更新,基礎設備配置齊全,它們所起到的輔助作用非常大。
1.教學方法的改變
對于項目前課堂中出現的“重形式,缺內涵”的教學方式進行改正。數學是一門需要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學習的學科,教師教學活動中首先應充分細化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用新奇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教師要創造一個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課堂氣氛應該是活躍的,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鼓勵學生發言、創新,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創建學習小組,集體合作對問題進行探究。
2.創建評價機制
首先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課堂上以及下課后,教師及時的對學生在課上的表現進行客觀、合理、具有藝術性評價,積極的評價有助于學生保持一定的學習熱情,消極的評價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不要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其次是學生對數學教師的評價,從教師師德、教學方式、教學積極性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評價,促進教師的進步,發揮教育評價的功能。
3.適當減輕學生負擔
對于作業和作業要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布置,不能一味的采用題海戰術,認為做得多對得多。作業與日常訓練應該少而精,對學生的知識進行鞏固的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進行再創造。
新課程旨在培養全面素質的學生,不僅要求數學教師精通數學學科的知識,還對教師的其他學科如人文知識、科學相關知識做出要求。所以農村小學應當積極組織數學教師進行目的明確的培訓,對教師的培訓成果進行考核,促進教師的自省與自查,創建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教師隊伍。
總而言之,只有學校與教師轉變理念,正確看待新課程,改善農村的教學環境,及時補充教學資源,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并改變落后的教學方式,才能推進農村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實施。
[1]錢穎萍.農村小學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基礎教育論壇,2012,(5).
[2]洪剛.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寫算,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