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芹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中心小學)
語言教學是傳播與發揚我國語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必要方式。借助語文教學,學生能夠準確掌握并運用我國的文字以及語言,讓學成產生優良的“聽、說、讀、寫”能力。整個語文這一學科的基礎就是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能培養學生的相應能力,還能指導思想道德教育、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智力的開發有實踐作用。然而對于我國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特別是貧窮地區,語文教學在眾多方面都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既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以及要求脫軌。對于這種現象,必須實施有效的措施來改善。
我國教育行政部已經采用多種形式與途徑對老師進行了新課程的培訓,實施了教材教法的有關輔導,利用新理念逐漸對老師進行指導與培養。眾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其完美體現,然而對于少數教師而言,難以較好地適應新課改的內容。這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知識與能力的關系通常會處理不當,具體表現為: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實施機械地反復訓練,忽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反的是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部分教師的課堂教育實施“機械訓練”與“滿堂灌”等形式,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新課程理念。
農村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學生未能完成基本的識字任務,未能掌握生字以及課文,老師未能遵循教材施教,未能有效結合學生知識能力,讓學生隨意想象與討論。這種現象都稱不上真正的創新,沒有優良的語文基礎創新無法產生優良的教學質量,不僅不利于學生培養語文素質,還難以培養創新思維。盡管在新課改中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可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未能準確領略新課改的實質或是過度模仿,導致在課堂教學中缺乏課堂活動,由于過度對活動數量的追求,而忽視了教學質量與效果。
新課改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對于語文教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不再是將教學局限在語文課本中,還應當有效結合政治、歷史、科學以及社會生活等來施教,但也不能過度實施,如教師僅僅應用課堂40分鐘的時間完成一幅有關課文的畫,或是每次為學生布置作業都配備相應圖畫等。往往忽略了語文學科所具備的特征,隨之也忽略了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實現的要求與標準。
要想強化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就必須增強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因此,教育有關部門應當制定出具有可實操性的培訓教師的計劃,同時應當保證培訓時間的充裕與質量的優良;教育行政部門還應當不斷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參與相關培訓,主動參與調研活動,不斷為自己充電,增強教學能力,提升業務水平;注重培訓語文教師對于新課程理論的學習、教材教法的學習以及語文課標的學習;日常要加強對語文教學的調查,及時發現所存問題,借助校本教研以及跨校教研等方式,開展語文學科的研討會,討論有效解決農村小學教學中存在不足的對策。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準備課件時,應當豐富欄目形式,需要增設“課前準備”與“課后反思”等內容,同時應當與教學實際情況相結合,完善備課內容,對于往后的教學均能反復應用完善中的課件。初備課時,教師應當做全面詳細的準備,當對于同樣的內容講授第二次時,教師應當在自己教案內予以修改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補充的內容等,讓課件更加完善。這樣不但能節約教師備課時間,還能幫助教師反思,將自己不同的教法進行對比,以此來總結出最優秀的課件或者教案。同時應當鼓勵教師多寫課后反思,及時反思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實施“課后備課”,對于反思的寫作,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字數沒有限制,讓教師自由發揮。
教材是農村小學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課本上一篇課文的教學就是語文教師訓練學生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聽、說、讀、寫”均是圍繞教材進行。要防止語文教師被課本所限制,可以充分借助網絡資源,將與小學語文課本相關的知識有效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予以創造性地運用。
綜上所述,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階段存在的問題,語文教師應當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著手,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與業務水平,充分發揮周邊的教學資源,促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1]王麗娟.多媒體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之淺談[J].新課程,2013,11(12).
[2]周憲簫.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業的設計[J].小作家選刊,2013,16(7).
[3]楚訓武.新課程下如何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