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玲
(河北省張家口經開區沈家屯中心校閻家屯小學)
提高教學質量人們對學校提出的合理要求,尤其是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下,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就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已多年,根據自己的實踐與探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些個人看法。
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向他們提出統一要求,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取各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各不相同,知識、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發展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從多種多樣的個性中概括和把握學生的共性,把教學措施主要建立在學生共性的基礎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因教而學,教學高度適應,師生相互促進,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事與教育、教學有關的各種課堂的研究與創造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種高級的、來源于教育實踐而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創新能力,也是教師綜合能力的體現。現代教育需要的不再是傳統定位的“教書匠”型的教師,而是探討育人規律、反思自身教育實踐,向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發展的新型的教師。為此,教師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研究和探討教育理論,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結合自己的實踐工作與對象進行研究。教師邊教邊學、邊總結、邊研究,不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素質。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所具備的研究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具有探索意識,不墨守成規,能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②能掌握文獻法、調查法、訪談法、教育實驗法等基本的研究方法。③能針對教育教學現實提出問題,進行教育研究,并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④能在教學實踐中驗證已有的理論,并嘗試進一步的探索。⑤能將自己的研究結果進行理論的提升,并撰寫論文。
傾聽是學習的一種方式,課上聽講是主要的學習途徑,教師要教給學生從小學會聽課,讓學生擁有一雙聰慧的耳朵。那么,在教學中我根據語文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采用以下方法訓練學生傾聽的能力。①以讀促聽,培養傾聽能力。以讀促聽,讓“聽”落實在教學實際中。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聽常與讀相伴。②聽后必須思考,做出判斷,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反思、評價的能力。這樣訓練,學生不但養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調動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培養了學生互相尊重的品質,能體會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懂得了,要學會傾聽,傾聽收獲信任、友誼。
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的直接工具,教學語言運用的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接受效果。因此教學語言的運用要講究藝術性,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情感,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果。教學語言既不是一般的口頭語言,也不是純粹的書面語言,它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結合體,因而有其獨特的基本要求:①要簡潔、準確:無論是在向學生提教學要求及本堂課要完成的教學任務,還是講解具體的教學內容(哪怕是解析學生不易弄懂的難點),表達時都應做到簡潔、準確。話要講到“點子”上,說來說去說不清楚的啰唆話語應統統去掉;話不僅要講得正確,而且還要注意準確,要能表達出相近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②要清楚、明白:不管是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時運用的語言,還是在指導學生練習時運用的語言,表達時都應做到清楚、明白、無歧義;而不能含糊其辭,說一些令學生費解而只有自己知道其含義的“肚里話”。③要生動、風趣:無論是敘述材料、介紹背景及分析教材內容,或是講述、論證公式、原理,還是向學生提出要求時,表達都應注意語言的生動和風趣。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如肯定句改為否定句,陳述句改為反問句),批評的話語可用幽默風趣的話語來表達(如教師看到有些學生不靜心聽講,可不直接提出批評,而可以說“你們這樣‘學而無功’,我也‘教而無功’;你們只想‘名師出高徒’,為什么不從我的角度想想‘高徒出名師’呢”)。④要連貫、流暢: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可能也不應該一講到底,因此教學語言不可能從頭至尾持續不中斷,但是從總體上說來,教學語言必須要保持“連貫”這股“勢”。教師在停頓之后重新運用語言講授時必須要注意與停頓之前的語言之間的連貫性,雖說不一定要接著前面的“話頭”說下去,但一定要順著前面的“意”說下去。此外,不管從總體上說,還是從局部說,表達一定要流暢,不要一個詞一個詞“吐”出來,而要一句一句“流”出來。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堂的狹小天地里,面對著書本、黑板和喋喋不休的說教,感到學習是一種枯燥乏味的事情。學生渴望的是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世界。隨著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應用,多媒體網絡的普及,實現了學生的愿望,推動了教學發展。我們在利用多媒體的教學中,確實發揮出了它的諸多優勢,但是,也有的教師由于過分夸大,走進了多媒體教學的誤區。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合理使用,認清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一方面,多媒體是一種教學輔助的工具、教學手段,而不是唯一。教師不能走形式主義,讓多媒體唱主角,取代常規教學。課堂上板書沒有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減少了,學生只要看著多媒體就完成了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卻讓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從以往的灌輸知識變成了灌輸多媒體。我們要把多媒體和常規教學結合起來,適時、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在多媒體的制作上要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的學習,不能盲目的“拿來主義”。把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內容過于豐富,追求外在的表現形式,而忽略了實質內容。學生好像在看大片,一節課下來,都不明白與課本的內容有什么關聯。多媒體課件內容要突出重點、難點,與教學目的以及學生要掌握的知識相切合。
總之,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尤其在小學階段,語文培養了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的學習能力,對以后的學習有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要把好教學質量關,不要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