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
(吉林省梨樹縣泉眼嶺鄉中學)
在歷史教學中,如果讓學生對你所講的知識感興趣,或者認為重要,那么,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可見,注意力集中對提高記憶水平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首先,我在導入新課上下功夫。大家都知道,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導入新課一環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講述“普法戰爭”一節時,我選擇作了簡短的“埃姆斯急電”的故事情節介紹,之后著重指出:“普法戰爭爆發是路易?波拿巴德擴張野心利用王朝戰爭統一德國的政策發生了沖突,而埃姆斯急電僅起到了導火線的作用”。并且采用與課文有關的傳聞、秘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是講訴必須簡潔,否則就會產生喧賓奪主之情形。
其次,我還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加以渲染,烘托氣氛,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比如,1848 年歐洲革命中有一副《梅特涅夾著尾巴逃跑》的漫畫插圖。在導入新課時,我先讓學生看這副畫,緊接著作簡短的介紹:“梅特涅是奧地利首相,擅長外交權術,他一貫仇視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在19 世紀上半期的歐洲舞臺上顯赫一時,而在1848 年革命中卻男扮女裝倉皇出逃,可見這場革命聲勢之浩大,那么這場革命是怎么樣爆發的呢?”以此來導入新課。是啊,我用這種簡短的插圖介紹,給學生以1848 年歐洲革命規模大,對反對統治打擊之深,震動之大的信號。這對整體課文的講述起到了輔墊作用,自然學生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再次,我從基礎知識的使用方面入手。學生學習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為了考試,我們不能回避這個問題。在歷史教學中遇到一些重點課,在導入新課時,我就強調這一章節的重要性。比如,在講述1861 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時對俄國的歷史發生了什么影響?俄國歷史上兩次改革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有哪些內容?使用這種方法開宗明義,能使學生一開始就了解到了學習這章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認為所學的知識重要,注意力就要集中,這樣來講述課文時,學生的興趣就提高了,記憶力水平也能大大地提高。
首先,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有節奏地復述,這是提高記憶力良好地捷徑。尤其是時間、地點、事件這些是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關鍵。不少學生采用機械記憶方法,收效不大,特別是中學歷史書共六冊一千多頁,所要記的,夸大點說浩如煙海,所以,培養學生有節奏地復述是很重要的。比如說,奧斯曼土耳其興起中有4 次戰爭,我指導學生有節奏地記住62 -89 -96 -53,事件是“阿德里亞堡、科索沃,記憶效果是比較好的。復述后,教師略加點撥指出:前三件事發生在14 世紀,后者發生在15 世紀,之后再引導學生復述:1362,1389,1396,1453。這種方法簡單易行,而且容易記住。
其次,我們要利用簡單圖標指導學生來加以記憶。因為這樣利用圖示,可以化繁為簡,有利用提高空間記憶能力。比如說,唐代安西都護府圖中一些地點,學生在測驗時往往張冠李戴,我采用圖示方法,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簡圖繪制速度快,直觀性強,繪完后教師略加演示學生便可記住。天山以北屬北庭都護府,以南屬安西都護府;四鎮中,上為于闐,中為疏勒;西安都護府初設在高昌,后移至龜茲、寥寥數語把方位交待的清清楚楚,學生識記起來得心應手,而且不易混淆。
再次,要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在記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過程中,要使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在記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記憶能力。
在我們的歷史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必須做到重點突出,抓住關鍵,解決難點。比如,17 世界俄國彼得大帝改革,在課堂講述中,我從三方面入手;經濟上——盛行農奴制,工場手工業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向外擴張;措施上——軍事、經濟、文化。講述時板書力求簡潔,綱目明了,板書繁雜反而不利于學生記憶。
總而言之,我們要鞏固學生記憶水平,還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記憶。再比如說,在美國內戰一節課講析完后,為了提高記憶水平,我們可以給學生出了這樣的一個思考題“用史實說說美國內戰為什么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在此基礎上,我作了簡單的提示:其一,獨立戰爭雖然打碎了殖民枷鎖,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不徹底,因為政權實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的聯合專政;其二,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銳,從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國獨立戰爭沒有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任務;其三,林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主張逐步廢除奴隸制,在內城中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正體現了第二次革命任務。綜上分析就不難看出,美國內戰確實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的標志。
[1]徐天宇.歷史教學中的記憶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