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劉蓮華
(吉林省敦化市江南鎮中心學校;吉林省敦化市第七小學校)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無可質疑。所以,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效果凸顯其重要性。在教學中,我抓住課前、課中、課外三環節,引導學生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巧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首先抓住的是課前這一環節。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說主要從對舊知的復習,對新知的預習做準備的過程。請看片斷:
師:昨天為已經布置同學們分小組進行合作預習,相信同學們都預習得很好,下面檢查一下,哪個小組匯報?
師:第一小組請將你們在課前合作的情況展示給同學們。
生甲:我小組同學,用硬紙板做了一個時鐘,上有分針和時針,復習了“時、分”。
生乙:我小組同學通過撥動鐘面上的時針、分針,就知道鐘面的時間是幾點、幾分。
師:好,看來同學們在課前合作得非常好,這節課我們學習:秒的認識。(板書課題)
上面這個片斷教學中,不是教師在課堂上將學習的內容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課前布置學生去復習舊知,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銜接過渡非常自然。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小組的合作,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可以說,課堂才是我們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舞臺,為使學生合作去完成課堂的學習任務,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理分工,記錄員認真記錄。請看課堂合作展示的片斷:
師:同學們,我們認識了人民幣。這么多的人民幣能不能把它整理一下?
學生四人一小組,進行整理,老師巡視,并有目的參與到小組中去。
師:每組都很認真進行整理,請小組匯報展示。
生:我組是根據人民幣的材質,按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整理、分類。(學生邊說邊演示)
人民幣的材質有兩種,一種是硬幣,一種是紙幣。硬幣1 元的有5 枚,5角的有12 枚,1 分的有23 枚。紙幣100 元的有2 張,50 元的有3 張,20 元的有5 張,10 元的有2 張,5 元的有3 張,1 元的有7 張,5 角的有1 張,1 角的有4 張。
師:這組的同學多認真,能把人民幣整理得有條有理,其他組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有,可以按照人民幣的出版時間,也可以按照面值的大小,進行整理。
……
由上面的片斷得知,人民幣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在生活中常用的,如果是學生個人進行分類,還有些困難。采取小組合作形式,就容易多了,通過學生的動手去分,不僅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提高了學生的孩子合作意識,又讓學生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學生的學習能力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
課外進行合作,那就是課前和課中進行合作的一個延伸,是了解學生在課堂內學習的情況怎樣,也是鍛煉學生自己親自去實踐,無疑是提高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看看下面的片斷就知道了。
老師留給學生的作業是在課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實際測量千米,下面便是檢查各小組測量長度的完成情況。
生甲:我家到學校的距離是1030 千米。
師:同學們,老師給你們留的作業是什么?是回去度量,他測量的是1030 千米,不是1 千米,同學們說說,你對這件事有什么見解?
生乙:老師,這位同學他沒有認真聽課,您布置的任務他沒有完成,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去做。
生丙:要看到他的優點是度量非常細致,非常準確,該提出表揚;又要找到這位同學的不足所在,他聽課不認真,沒有理會老師所留作業的真正意圖,就該批評他了。
師:那你們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問題嗎?
生丁:老師,我卻不贊成同學對他評價,我倒是覺得這位同學比較優秀,很棒的,因為有主見,有他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夠測量1030 千米,比1 千米更難的。
……
我們老師都懂得“從生活中歸納出的數學要回歸數學生活”,這是我們所從事數學教學所應有的價值所在,更是數學教學者的共同去追求的目標。由上面的片斷我們看到,數學課上,學生由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便能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使學生能夠自主解決實際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為了更進一步肯定學生學習的收獲,開發學生的學習智力,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結果作出評價,在評價之中一改過去的局面,去進行師生互動。與此同時,注重學生的課外延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任意組合,將在課堂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千米的認識,還拓展了學生的能力,這樣就會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就在他們的身邊,從而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與數學的作用,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之感。
總之,經歷上面的三個環節,我的體會很深:課前進行合作——課中進行合作——課外進行合作是一個較為緊密的合作整體,我們老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與組織者,教學中應把學習的主動權返還給學生們,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合作,有自己的見解與主張,在合作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效果,才是我們師者所期待的。
[1]佘麗珍,李勝.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調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s3).
[2]袁愛清,舒曼.影響孩子學習效果因素的調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6,(08).
[3]譚宏梅.小組合作學習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02).
[4]魏亞琴.對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調查與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04,(09).
[5]郭華.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假設與實踐操作模式[J].中國教育學刊,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