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會娟
(河北高碑店一中)
1.學習過程中理解不夠、死記硬背。高中地理學科的兩個特點:一是地理學科有較強的綜合性,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涉及的內容廣泛;二是有地域性,這就決定了要學好地理只靠記憶是不行的。
2.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欠缺,學生只看到地理事物的表面或是一部分,不能分析其本質或是從全局考慮問題。往往導致解決問題的片面性,甚至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3.地理思維的邏輯性欠缺,易受思維定勢束縛。學生只注重簡單的知識記憶,不理解其前因后果,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思維過程條理不清,導致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在高中地理學習中首當其沖,主要培養各類地圖的判讀能力,如光照圖的判讀,全球性大氣環流及洋流分布示意圖,地理環境整體性和差異性景觀圖,人口金字塔圖、三維坐標圖等特殊圖表。
(1)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在地理教學中用途很大。用它演示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及由地球公轉和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如晝夜長短的變化;也可以形象地示意出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及分布;可以模擬洋流的運動及分布狀況……此教學手段的使用,既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又可以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2)利用直觀教具。教具類型多樣,主要包括教學掛圖、示意圖、景觀圖片、地理模型等。其中,教學掛圖有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心理地圖,為想象提供空間,例如《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幫助學生識記自然帶和氣候類型的分布;示意圖主要用于理解某些具有動態發展的地理現象;如褶皺及斷層的形成過程;景觀圖片、地理模型為學生提供相關知識的信息,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問題。例如,地球儀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日界線問題和光照圖的形成。
(3)引導學生讀圖、繪圖。地圖可謂地理學的靈魂,在地理教學中不可重文輕圖,一定要引導學生多讀圖,能做到圖文轉換、圖圖轉換,從讀圖中培養學生空間定位能力。例如,把《全球性大氣環流》圖與《世界洋流分布》圖進行對比,理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與洋流分布位置關系,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對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學生繪圖可使地理學中的抽象知識形象化,更便于理解記憶。課本中一些重要的圖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繪制,如天體系統劃分層次圖、熱力環流圖、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等,既便于記憶又有助于理解。
2.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地理邏輯思維就是借助地理概念,通過判斷和推理,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質,揭示其內在聯系,從而獲得對地理事物的規律性的認識。培養地理邏輯思維能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授時思維要清晰有序,層層展開,層層推進,做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2)比較法是重要的邏輯方法之一,如把《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與《自然帶分布圖》進行對比,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在一定的氣候類型下決定了它的植被分布。揭示了地理環境中氣候要素與植被要素之間的聯系,進而理解地理環境各個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3)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思考的積極性。興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力保證。
3.地理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指學生能夠創造性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以問題為線,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分析并解決問題。
創造性思維活動一般是按照集中—發散—集中的順序進行的。基于此,課堂教學設計,以問題為線,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發表創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創造性思維能力則滲透于以上各種能力中。
例如,講完“鋒面氣旋后”之后,可向學生提出:“北半球的鋒面氣旋氣流狀況和天氣狀況我們了解了,那么南半球的呢?”指導學生先畫出天氣系統圖,再接著分析南半球鋒面氣旋冷鋒和暖鋒的位置及控制下的天氣狀況。鼓勵學生從已學到的知識,獲得新知識。
(2)利用教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這部分內容,要理解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地方時,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空間思維能力,要突破這個難點是很難的。我在教這一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和地球儀進行演示,把粉筆盒看作太陽,教師拿著地球儀站在一邊,演示晝夜的產生及晝夜交替,并啟發學生思考兩者的區別。再通過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幫助學生理解地方時的產生及日界線的問題。這些難明白的知識通過直觀演示,就變得容易多了。
(3)理論聯系實際,利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生活中的許多自然現象可以用地理知識解釋,運用地理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的原因。例如,“十霧九晴”是怎么回事?霜凍為什么容易發生在晴朗的夜晚?城市的溫度為什么比郊區高?城市熱島效應是怎么回事?“巴山夜雨”是怎么回事?臺風來了,哪里最安全呢?這些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其去思考,無形中培養了創新思維。
(4)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想象是許多發明創造的源泉,以往在人們看來不可能的事,而今經過努力不斷研究都一一成為現實,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一些突發奇想,作為教師要大膽的肯定給予鼓勵,呵護這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例如,雷電對人們的影響很大,大家看到的往往是它不利的一面,但我們可以想象它為我們所用,收集其巨大能量為我們生活所用;火山噴發的破壞性極強,但我們可以利用火山灰來肥沃土壤,它還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硫黃礦。
在新課標理念要求下,地理思維能力對于高中地理教學非常重要。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師生需要共同努力。只有學生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維,學生才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萬方喜.聯系生活實際 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J].科學咨詢,2009,(10).
[2]趙小月.淺談地理思維能力的提高[J].今日科苑,2010,(08).
[3]伍建兒.有效運用地圖 促進高中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形成[J].教育導刊,2010,(10).
[4]沙寧寧,舒秀玲.靈活運用生活實際 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4).
[5]孫小庵.再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