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菲
(河北省省直機關第八幼兒園)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現代教育十分重視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并把環境創設看成是教育教學和課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環境是幼兒隱性表達的重要因素,是幼兒園不可缺少的要素。一個有啟發性和支持性的豐富環境能吸引著幼兒,激發著他們的思維、想象和創造,從而使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墻飾作為環境創設的主要內容,從感官上給幼兒帶來有關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美術因素的刺激;從情感上帶給幼兒愉悅感。在教育教學中,我嘗試著開展交互式主題墻飾,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快樂的成長。
環境的創設是教師與幼兒的合作過程。把墻飾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是讓幼兒以小主人的身份親自參與的一種教育過程,這一過程將向幼兒傳遞一個其終身成長極為重要的信息。良好的環境能使幼兒身心愉悅,精神飽滿。為此老師們常常冥思苦想花費許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創設墻飾,從主題的選擇到材料的籌備到后期的制作,事事都是自己親歷親為,當這所有的一切都準備好后,再對孩子們說聲“請進”。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是被動的,那么如何讓幼兒真正參與墻飾的創設呢?
首先,引導幼兒參與墻飾的設計。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互動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發展的,要促使他們更積極的發展,就應該讓他們成為主題墻飾的參與者和決定者。幼兒園主題墻飾內容來源于主題活動,以主題開展為線索,結合主題教育的需要來進行主題墻飾創設。在主題活動進行中,墻面的環境就像“骨架”一樣把主題活動中的一系列教學過程和成果呈現出來,使墻飾與幼兒產生互動。其展示內容多由教師引導,以教學目標為依據,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幼兒積極參與構思、創作和布置,與幼兒共同創設。如大班《有趣的線》主題活動開展前,老師讓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線,在收集過程中幼兒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奇妙而有趣的線”。結合科學活動《神奇的葉子》《溫度計》和《小燈泡亮了》讓幼兒發現好玩的線,從而擴展了他們的視野和經驗。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幼兒開始關注線在哪里,主題墻面展示了《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我和我的外婆》等活動中幼兒的問題、作品等。整個過程,教師只是將圖片、問題分門別類,和幼兒一起稍加裝飾,《有趣的線》的主題墻飾就躍然于墻上了。
其次,鼓勵幼兒參與墻飾的制作。材料的準備和內容的構想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而墻飾的創作過程是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發揮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幼兒動手能力的過程。又如,在大班主題活動《神奇的海底世界》確定后,就組織幼兒開始收集材料,準備制作海底動物。美工區中總會聚集著許多的孩子在制作各種海洋動物,由于這些小制作都是獨立制作的,開始時他們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但是經過協商、討論,一個個精巧的小制作終于完成了。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將它們粘貼到墻面上,可他們很快發現:“這里還應該有海水、有水草、有珊瑚……”于是他們分工負責找來了顏料、絲帶等進行了第二次的裝飾。每一個小裝飾都融入了孩子們的情感和智慧,因此每當他們站在墻飾前時,總是分外的自豪,臉上充滿了喜悅。
在主題墻飾的創設中,應該是有選擇的,要注重墻飾的價值取向。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將凸顯幼兒學習品質的素材加以布置,既利于幼兒間的交流,又利于與家長的溝通,更利于主題活動的不斷深入,使環境創設的價值最大化。
《指南》指導下的主題活動要求教師要以幼兒的眼光看世界、看問題,以尊重幼兒為前提,盡可能多為幼兒考慮,幼兒可能需要什么,對什么感興趣,以他們的主動探索為核心,從而盡可能多地去滿足幼兒的多種需要,讓其不斷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讓他們在探究中學習、成長,培養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為此,在啟發和引導幼兒進行班級主題墻飾創設時,教師要鼓勵和幫助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幼兒大膽地去想,勇敢地去試。如大班主題墻飾《再見了,幼兒園》,老師劃分版塊時拎出小標題“比一比,一樣嗎?”“試一試,我也行!”“想一想,真難忘!”從這些字眼看出,老師關注的不是獲得知識的多少,更關注的是大班幼兒通過討論、操作、比較、查找資料等多元化的途徑獲取知識的方式,以培養幼兒積極主動、自我建構和探索的學習品質和能力。
主題墻飾的內容要符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并能適當考慮他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能力、興趣等差異。對小班孩子來說,一些形象直觀、色彩鮮艷的圖像更適合他們,內容力求簡單、明了,多為擴展視野、拓展經驗的;而對大班幼兒來說,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較快,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小班幼兒有明顯的飛躍,因此,墻飾展示內容更多的需要記錄幼兒發展與變化的版塊,還要考慮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不斷增加內容,預留擴展空間。特別是中大班幼兒,他們思維活躍,生活經驗較豐富,需要有拓展、開放性的版塊。整個版面的設計和布置以幼兒為主,教師適時引導、補充、調整,把主題墻飾的創設作為幼兒自我表現與展示的舞臺,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這樣,才能使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在展示交流中得以豐富、發展、提升。如小班開展《汽車叭叭叭》主題時,老師們先根據小朋友已有玩小汽車的經驗,讓孩子們與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汽車圖片,布置“馬路上的小汽車”墻飾;接著引導孩子們進一步觀察馬路上除了小汽車還有什么?于是有的小朋友給主題墻飾上增加了紅綠燈,有的增加了斑馬線、有的貼上了警察指揮交通的圖片等;繼而又提出新的問題:這些標記有什么作用?引發幼兒新的探索,獲得新的經驗。在這些圖片資料的收集過程中,在與同伴的交流過程中,在老師有目的組織教學、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對車輛的認識慢慢豐富起來,也知道了馬路上多種標志的含義,懂得了過馬路所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對于警察指揮交通的簡單手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車和馬路相關的生活經驗也逐漸豐富了起來。
幼兒園主題墻飾不再是教師單方面的勞動成果,而是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在師幼共同策劃和實施的過程中逐漸產生、發展和完善的。在墻飾創設中每位幼兒充分體驗著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快樂,這正是我們環境創設所追求的目標。愿每一面主題墻飾都成為幼兒心中的精神樂園,愿每位幼兒都成為環境創設的小主人!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
[3]吳海虹.幼兒園墻飾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