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萍
(山東省昌邑市南隅小學)
教學生學會欣賞別人,就是送給學生自勵成長的不竭資源。如何教學生學會欣賞別人?教育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一種模式培養學生三種習慣,成效明顯。這種模式就是:發現——感悟——自勵。
首先,教學生學會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使之養成善于尋找別人優點的習慣。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無論什么樣的人,總有兩面性。教學生學會習慣從別人的優點入眼關注別人,會使學生受益無窮。我校音樂興趣小組有一名叫姜成成的同學,他笨手笨腳的,吹起葫蘆絲來常常出現一些怪聲音,惹得幾個同學笑話他,但是,成成同學從不氣餒,堅持刻苦練習。就在那幾個同學笑話他的時候,我引導同學們去尋找成成同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結果,他那種持之以恒、勤學苦練的閃光之處被大家發現出來。成成同學在大家的贊揚和幫助中,演奏水平很快提高起來;大家也受到成成同學的激勵更加和諧的發展。這事不難讓我們領悟到,日積月累,及時抓住教育時機教學生善于發現別人流光溢彩的一面,養成習慣,對人對己都會產生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學生學會感悟,使之養成善于感悟、探究的習慣。小學生受自身知識技能結構等多方面因素所限,思想行為沒有系統的理論指導,要教其學會欣賞別人,能及時抓住即發現象,教他們學會感悟別人的優點所在,就顯得更為重要。有一次,教唱古詩歌《詠鵝》后,被稱為“小歌唱家”的孫佳琪獨唱了這首歌。大家從多方面稱贊她的歌唱。然而,是什么原因使得聲音嘹亮,表情自然?我抓住契機引領學生進一步展開縱橫思維活動,深入感悟、探索。結果學生們發現:表情要自然就得把歌唱熟練,要在同學們面前常展示自己,鍛煉自己,要有勇氣等。學生學會在欣賞中感悟就如同劃船找到了雙槳,前行找到了動力資源,為實現欣賞的更主要目的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再次,教學生學會把自己的“感悟”落實到提高自身素質上來,使之養成善于自我激勵的習慣。教學生學會欣賞別人,更重要的意義還是在于“律己”,產生自勵的效應。當我們向別人說出“你真是好樣的”那一刻,當我們領悟到別人精彩之處奧秘的時候,我們已經在無形中為自己找到了新的奮斗目標。教學生學會欣賞別人,還要教學生學會把自己與被欣賞的榜樣聯系起來,把對別人欣賞得到的感悟轉化為自身的素養。一天,劉小川因姜麗不小心把他剛剛穿來的名牌新鞋踩了一腳,他回頭就推了姜麗同學一個趔趄,我把他領到辦公室,給他講了《將心比心》的一段故事。聰明的小川馬上在老師的幫助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給姜麗道歉去了。其實,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簡單,學生學會欣賞別人,就會在感悟后,把別人的優點內化為自己做不到動力,從而養成自我激勵的習慣,不斷發展其心智,提高其素質。
教學生學會欣賞別人,有規律可循,但無定法可依,關鍵在于抓住好的時機來進行,只要我們善于研究實踐,靈感會隨時閃現。會欣賞別人是一種崇高的境界,是一種互動的激勵,是一種力量的源泉。不會欣賞別人,心如叢山荒蕪。養成欣賞別人的習慣,眼前陽光燦爛,心盛氣足,躍步前行,無論是心理的發展,還是智力的發展,都會達到越來越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