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菏澤市實驗中學)
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家長和學生,認為學好現有的學科課程就行了,活動課是學科以外的內容,與升學考試沒有直接的聯系,不能正確的理解和對待活動課。要該改變他們的錯誤認識,就必須明確活動課的意義。
大多數學生都喜歡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現今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影響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由來已久,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江澤民同志對此發表了重要講話?!度嗣袢請蟆返榷嗉倚麄鳈C構紛紛發表文章,呼吁“全社會都要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共同抓好這件“刻不容緩”的大事,教育部門也采取了果斷措施,把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堅決減了下來。
學生“減負”以后怎么辦?如何使青少年健康地成長?都是值得人們關心和研究的問題。
顯然,學校和老師有責任、有義務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活動課,把“減負”后的學生吸引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中來,讓他們合理運用所學的學科知識,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開擴視野、娛樂身心、積極主動的學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地充實自己,以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勞動者的需要,同時也推進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有人認為,活動課的開展應該是理科老師的責任,但它不能等同于理科教學,它不是以傳授間接的系統知識為主,而是強調學生動眼、動手、動腦的直接體驗;活動課也不是以培養學生智力為主,而是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由于活動課多是以探索為核心,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廣大青少年好奇心十分強烈,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綜合事物的體現,探索這些奧秘也就必須綜合地運用多學科的知識,才又可能找到正確的答案。因此,開展活動課,能使學生靈活地掌握和運用知識,獲取新知識,乃至增強其分析和解釋問題的能力,培養其綜合能力。
開展活動課,學生就要接觸社會和自然,就要與周圍的人和事物打交道、與社會打交道,就要獨立的學習。因此,開展活動課對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激發學生創造和探求知識的精神,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是有幫助的。
學生在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提出他們最感興趣的問題,在活動課上,把他們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個合作學習活動小組,共同來解決這些問題,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使活動課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比如,今年我區農民在收獲花生時發現,土壤中的“金針蟲”特別多,專鉆食生長中的花生果實,對花生的生長和收獲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就使用大量的殺蟲劑觸殺金針蟲。我們根據生物教材中的化學殺蟲劑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內容,聯想到自然界中,一些植物所產生
的植物堿、渾發油、樹脂等具有抗病、殺菌或抵御害蟲的功效,設計出“幾種植物提取液對金針蟲觸殺作用的研究”的活動,把有此興趣的學生組織起來,共同合作,并進行了具體的分工、制取了幾種植物浸出液,尋找一些金針蟲的成年蟲和幼蟲,用植物的浸出液對他們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探討其對金針蟲的觸殺作用。
通過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設計和實驗操作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項工作也為服務社會提出新思路。
教學實踐活動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但在活動課堂教學中,由于缺乏科學的合作學習理論指導,缺乏切合實際需要的教學手段,蓬勃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不足,活動課上教師組織教學時,也存在一些誤區,比較突出的認為有以下幾種:
許多教師認為,只要是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自然就會合作,于是在課堂上,教師只是簡單地讓同桌或前、后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然后分配學習任務,既不指導學生如何與小組中其他成員交流,也不監控學生在小組中的交往活動,結果,學生在小組內仍然是各自為政,有些甚至乘機一小組為掩護開小差,學習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在許多活動課的學習小組中,常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不少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無所事事,或者是干著與小組活動無關的事,在課后詢問這些學生是否喜歡小組活動,他們多數人竟然還說喜歡。通過了解,發現其原因在于教師只關注小組活動的結果,并不在乎小組活動的過程。因此,只要能夠有人代表小組做出正確的活動結果,整個小組就能順利過關,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小組中有一個人認真完成任務,其他成員都不參與也沒關系。對這些不參與活動的學生來說,在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時,不認真更易暴露,在小組的掩護下逃避學習責任反而是安全的,對于這種“避風港”式的小組活動課,他們當然是“喜歡”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模仿了這種陳舊的方式,即“好學生講,差學生聽”,那么差生在小組中仍然是被動的,沒有表現的機會。好學生包攬了一切,在這種“微型課堂”中,學生之間不能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差生的提高,對好學生也是不利的。
上述誤區反映出很多學習小組還只是一種形式,并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不能靈活地掌握和運用科學知識,達不到通過活動課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動手的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目的。
總之,在我們跨入21 世紀之際,現代科技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新發現、新思路不斷地涌現,我們必須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的號召,緊扣教學大綱,上好活動課,開拓學生的視野,使他們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并不斷地發展和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1]學科教育.教改園地.
[2]中國教育報.2000.
[3]山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