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河北省樂亭縣馬頭營鎮初級中學)
無論是做什么事情,必然有一定的動機,寫作也是如此。動機水平適中,下的功夫就大,產生效率就喜人。如學生沒有參與其中,只是被動地寫文章,必然缺乏滿意的效果。在講解作文過程當中,向學生提出應該注意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提問,因為畢竟只有少量的學生來回答,大部分學生會一片茫然,他們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和對寫文章的深刻理解。即便是學生們記住了老師所述的內容,他們也會像一個硬盤,文件只是裝到里面去,寫文章的時候,含毫渺然,臨紙踟躕,并不能夠對文件游刃有余地運用。要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充分地開發大腦,暢所欲言,和同學們展開密切的交流,在討論中會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談論的內容可以包羅立意方面的問題,布局謀篇、選擇材料、修辭手段,不一而足,雖然每一個學生的發言不一定能包括寫作所應該注意的全部,但交流就是讓學生們增進寫作的意識,讓他們的大腦運轉起來,讓寫作思維得到鍛煉。
文章的內容無不來自生活方面,學生們下筆無言,原因就在于他們對生活沒有細心的觀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回憶,父母的含辛茹苦,教師的櫛風沐雨,親朋好友的熱心,每天發生的那么多動人的事情,都值得我們用筆寫下來,要讓學生激發起對生活的熱愛,寫作并不是勉為其難,并不是讓學生硬著頭皮去受苦受罪,也完全沒有必要敷衍了事,寫出自己心中的所想,寫出自己的感恩,寫出自己對將來的憧憬,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想法,都可以寫下來。表達實際上是一種快樂,觀察生活、描述自己的經歷,其樂融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充分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從而鍛煉他們寫作的能力。有一次放寒假,我讓學生自己命題寫,我提醒他們,可以描述自己的快樂,也可以傾訴自己的痛苦,可表達對父母的愛,也可以發泄對他們的不滿(說到這里很多同學認識到我的幽默,情不自禁地笑了);這樣一來,把說話的權利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體會暢所欲言的快樂,就不會發愁找不到合適的題材而搜腸刮肚愁眉緊鎖。功夫不是來自一朝一夕的努力,構思一篇文章,可能是多年的總結;古人說兩字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說明寫作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要想寫出好文章,一定要勤奮,不斷地培養寫作的興趣,解放自己的思想,增進自己在寫作方面的儲蓄。如果寫出的文章有出人的見地,自然人人喜歡,如果有創新的意識和精彩的文筆,一定會有讀者。
一篇好的文字,絕對不會人云亦云,要寫出新意,首先要多讀書,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諸子百家圣賢經典,汪洋浩瀚,目不暇接。廣泛涉獵優秀的著作,豐富自己的文化,就能夠做到引經據典下筆千言滔滔不絕;聯系生活,關注社會上的熱點問題,與時代共進,把握社會跳動的脈搏,引發讀者的共鳴。關注民生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呼吁環境保護,關心人民的生活。要機杼獨出,讓人看到你的文章有一種豁然開朗,而不是昏昏欲睡,這就達到了初步的成功。關于寫作的形式,也可以別具一格。不能夠是簡單地敘述,也可以議論,也可以抒情,可以寫成劇本,可以寫成詩歌,甚至可以嘗試用古文的形式來寫作,以鍛煉自己的言簡意賅的能力。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打破常規,立意高絕,獨辟蹊徑,圍繞著大家關心的問題,將人生的偉大理想、人性的真善美、社會上真正的價值,通過自己筆端,用精美的語言文字,加上自己濃厚的感情,去澆灌、去感召、去激勵讀者,創作出讓別人愛不釋手的文章。
中小學生寫作,重點在于培養他們養成一個愛動筆的習慣。進入中學,學生的思維有了很多發展,但是天馬行空、縱橫馳騁的想象依然,這是他們的優點,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有時候他們的語言創作能讓人產生震驚。而隨著年齡的發展,讀書雖然多了,語言詞匯也豐富,但是想像力卻相形見絀,因此不要限制學生,贊美他們的一舉一動,不要扼殺他們的活潑的天性,做好引領的工作,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讓它們的語言表達永遠有情有趣。可以鍛煉他們多種多樣的寫作方式,無論表現如何,都要給予相應的贊美,讓學生們知道他們自己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從而產生成就感,因此走上喜歡寫作的道路。看了精美的文章,鼓勵他們寫讀后感;看了古典小說,讓他們縮寫,鍛煉概括能力。可以拿出一幅畫讓他們看圖作文,讓他們進行創造性地想象。歷史上有的短篇小說,結尾非常精彩,好像沒有“說完”,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可以讓學生進行補寫創作,對學生不要做過高的要求,甚至可以不指定題目,也不限定字數,任由學生在紙上縱橫馳騁,只要喜歡寫就可以了。
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言為心聲,文貴情真。字里行間描述的是自己的真情,展示的是一個真實的自我,這是寫作的真諦;如果是無病呻吟,信馬由韁、胡編亂造,一定會讓人感覺到不真實而難以卒讀。感情真實的文章能夠打動我們,因為那樣的文字擊中了我們的心,觸動了我們的靈魂,甚至讓我們的淚水汩汩流溢。做一個有心人,必然能夠寫出感人的文章,日月流轉,新舊交替,花開花落,秋去冬來,從萬物體悟哲理,做到格物致知,這就成了一個有感情的作者。古往今來,一篇優秀的千古傳頌的文章,必然是揭示了事物的實質,表達了宇宙間人們常見卻未曾表述的真理。如果能夠留心,會發現大自然多姿多彩,豐富有趣,到處蘊含著哲理,用自己的筆來描述,充滿動人情感的筆墨,
就能夠引起讀者強烈共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過:“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有境界的文章,就是有感情的文章,文字不空洞,有血有肉,描述了一個真我,自然能夠打動無數的讀者。對素材進行細心地安排,巧妙的構思,凝煉的文字,高超的寫作技巧,描述一個人就要栩栩如生地站在讀者面前,寫一個叛徒要讓讀者拍案而起怒發沖冠,寫一個善良的人馬上要受到了欺騙,就要讓讀者替他感到著急。這樣的文章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讓人看完了第一遍意猶未盡,還想進行第二遍的閱讀,從而達到審美的目的。
許多教師很忙碌,他們辛辛苦苦地修改學生的作文,而減少了大量時間用于研究教材和教法。能力是慢慢養成的,修改也是寫作能力的一個表現,讓學生自己修改,同學之間相互修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相互之見進行欣賞,能夠取長補短,提高寫作的積極性,還解放了教師,節省了時間,專注于研究教材和教法,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寫作是一個長久熏習和鍛煉的學習,所謂學海無涯,教無止境。所談之處,一蠡之測,路漫漫其修遠兮,在作文教學的路上,我必須勇于探索,孜孜謀求,一往無前,才能覓得教學的驪珠,達到更高的教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