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紅
(甘肅省靈臺縣東關小學)
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逐漸深入,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是現階段教學的主導理念,由此為強化學生興趣,鼓勵思維發散,需要結合學生心理與生理特點,分析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轉變灌輸式教學方式為興趣主導模式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表達、思考與探究。由此構建興趣主導案例式教學模式,遵循以下原則。
案例教學中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興趣愛好出發,探尋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針對性教學策略。例如,在三年級學習《李廣射虎》一文時,教師為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相關英雄人物的事跡與描寫他們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查閱和整理資料,收集關于諸葛亮、張飛、呂布、項羽等描寫這些英雄人物的段落,并組織展開“我最敬佩的人”為主題的演講活動。由以人為本,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強化學生語文學科素養。
小學生思維活躍,性格好動,他們對于未知和趣味的事物比較感興趣,為強化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需要結合趣味案例的形式,鼓勵學生找到案例與心靈的契合點,激發學生間的共鳴,由此增強教學效果。例如,《灰椋鳥》一文中“情不自禁”一詞的教學,教師遵循趣味原則,鼓勵學生收集關于形容高興、快樂的詞語,并運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來。為讓學生深入了解一句優美的句子、詞語的意思,或讓學生深刻領悟詞匯的用法,引用案例進行說明,遵循趣味案例原則,可以讓學生印象深刻,興趣提升。
案例教學過程中,為深化案例教學的效果,需要結合學生認知水平與學習特點,結合幽默化、形象化的案例教學語言,讓學生聽懂、感悟、反思與發散,這樣就能成功的鼓勵學生發散思維、舉一反三、完善知識網絡。例如,關于“情不自禁”一詞的學習,教師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和動作表示這一詞的意思“感情不受控制,激動的完全被某種感情支配”,繼而運用“不由自主、情難自禁”“無動于衷、不露聲色”等近、反義詞遣詞造句,由案例深刻領悟和學會運用詞匯。
基于構建情境主導的模式,創設案例教學的基礎。情境主導就是教師巧妙挖掘教學資源,創設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引出案例,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深刻感悟案例,自主探究,激發學生說出自己所思、所想,由此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與交流合作能力。
教師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探尋教學目標,創設逼真情境引出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從自身真實情況出發,結合真實的情境,設身處地分析教學內容,并在教師問題指導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此強化綜合能力。例如,對于《月光啟蒙》一文的教學,教師運用語言、圖片等形式營造逼真的月光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分析自身從月光、太陽、星星這些事物中能得到什么啟示。由逼真的情境鼓勵學生身臨其境、思維發散,思考與想象。
情感是深入學習知識、認識事物形象的基礎,感悟作品情感的前提就需要通過情感情境設置法,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試圖探究作者內心的情感、語言與內心活動,由情感“觸摸”案例中的情感與形象,鼓勵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升華文章感情的同時,豐富學生思維活動。例如,《大自然的文字》一文的寫作目的是鼓勵學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從自然中學習知識、體會自然的發展與變遷。教師創設情感情境,廣泛收集關于描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章,激發學生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勇氣與決心。
借助多媒體技術,采用立體化的教學手段展示案例,通過設置影像情境,帶來心靈的震撼。例如,學習《海底世界》一文,教師創設影像情境,展示真實的海底世界在學生面前,用圖、聲音、影像說話,引導學生感悟海底的奧秘和宏偉。繼而引出“廬山瀑布”“日月潭”等案例,教師鼓勵學生用詞語闡述這些美景的美輪美奐,由此激發學生表達內心情感的興趣,鼓勵學生提升交流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雖然是精挑細選和仔細編排的成果,但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能力強,僅僅學習語文課本是不夠的,還需要收集大量課外案例資料,充實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用以輔助闡釋課文思想、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理論結合實際,也要注意將文本知識融會貫通起來,讓學生就某個詞語,聯想起一系列相類似或相反的詞語,一種思想感情的表述方式聯想到一類感情的描寫方式等。如:“黑云翻墨未遮山”“不畏浮云遮望眼”“碧樓簾影不遮愁”“梅黃雨細欲遮樓”等詩詞中的“遮”用法各不相同,由文本聯系的方法,有效整合與對比分析,強化案例教學實效。
案例教學有例子闡述的效果,為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引入案例教學,進行案例闡述的同時,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化抽象為具體,化具體為形象。例如,為解析“生態和諧”一詞,教師引入案例《走,我們去植樹》《田園詩情》等,鼓勵學生由課內外文本中探尋與發現環境保護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并重視案例闡述,分析人的盲目行為和自我行為可能導致自然界的生態不平衡,讓人們的生活質量下降,生活環境受到威脅。由此激發學生愛護環境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強化學生綜合素質。
案例式教學策略使得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形象的事物具體化。基于新課改教學理念,現階段的教育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合作交流能力、思維發散能力、互助探究能力的現代化人才,由此借助案例式教學發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深化課程知識、完善知識網絡、強化分析能力。小學語文案例教學策略也需要與其他方式相結合,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與教訓,分析現階段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學習特點,由此構建完善的教學模式,探索出新方法、新思路,進一步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基礎。
[1]劉艷杰.小學語文案例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0,(15)
[2]萬吉平.小學語文案例教學模式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4,(10).
[3]付英.小學語文案例教學模式探析[J].時代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