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婧
(石河子衛生學校)
通過充分調研和行企專家的論證,認識到我校藥劑專業課程安排上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課程內容多,偏深偏難,難以被中職學生理解和解受。二是課程安排嚴重脫離學生的職業崗位要求,學生必需的課程沒有開設,或課時太少;個別不必要的課程卻作為重點開設或課時太多。三是考核評價方式“空”“虛”,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及能力。因而與職業崗位對接,實施藥劑專業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我院校的藥劑專業,要始終堅持以醫藥市場需求為標準,課程體系和內容的構建,要考慮人才培養和職業崗位的需求。堅持做到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本位的課程改革,力求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教學要求緊貼市場的需求,隨著醫藥市場的變化隨時調整教學要求,明確課改原則,做到實用、夠用、能用;第二,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專業知識和崗位要求,不斷改進和完善;第三,在不斷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崗位能力培訓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逐漸地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市場就業的競爭力。
1.對接職業崗位,選取課程。藥劑專業課程內容的構建,對準職業標準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進行整合,藥劑專業課程內容由公共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崗位技能模塊四大模塊組成。根據崗位工作任務及學生發展所需的知識、能力,選擇《藥劑學》《藥物分析》《藥理學與藥物治療學基礎》為三門專業核心課程,參照國家職業藥師考試和醫藥商品購銷員要求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全程德育滲透。要求畢業生除獲得中職畢業證外,畢業前還需通過考試獲得醫藥商品購銷員資格證書。
2.對接職業崗位,增減課程。為了適應學生就業及發展,調整拓展課程,刪減針對性不強的課程,如加強《藥事管理學》《藥品市場營銷》《藥理學與藥物治療學基礎》的課時,減少《天然藥物學基礎》與《天然藥物化學基礎》《藥物化學》課時。在選擇課程時,既要考慮學生就業需求,又要考慮職業生涯發展因素,還要考慮學校教師、實訓等具體條件及組織教學實施的可能性。適當減少社科類課程教學時數,增加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和專業方向課程模塊教學時數,加大實踐課時比例,使實驗、實訓課時接近100%,頂崗實習達到1800 學時。
3.對接職業崗位,調整課程開設的順序。知識的獲取是具有連續性和遞進性,根據這種特性,分期培養學生,讓其全面發展。首先,第一、二學期以培養學生專業基礎能力和基本技能為重點,可通過開設公共基礎課程實現此目標,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其次,第三、四學期以培養學生專業核心技能和綜合技能為重點,可通過開設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實施培養計劃;最后,第五、六學期安排全部學生到行業一線中頂崗實習,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通過不斷實踐,結合理論知識,更靈活的運用其所學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加強職業崗位意識,有利于學生畢業后輕松應對職業崗位的要求。
4.對接職業崗位,編寫校本教材。教材是教學實施的載體,職業教育的課程內容應與職業標準和職業能力要求一致,教材建設離不開行業專家的參與。與企業共同編寫4 本校本教材——《天然藥物學基礎實訓指導手冊》《臨床藥物治療學實訓》《醫院藥學實訓技能》《常用非處方藥推介手冊》。
5.對接職業崗位,改善校內實訓條件。實踐性原則是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因而模擬仿真的實訓基地是職業教育教學實施的重要保證,所以藥劑專業建設了能夠實施新課程模式和教學設計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了模擬零售藥店,完善了實訓設施,為學生創設了實訓環境。
6.對接職業崗位,改革教學方法。傳統的“以教師主體,課堂主體”的藥劑專業教學方法通過改革轉變為“理論實踐一體、行動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比如,在藥劑學課堂中,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感受到完整的工作流程;在藥品營銷的課堂上,可以模擬真實的工作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的工作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還將行動導向法和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將重點課程制作了相對應的多媒體課件。
1.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改革,著力提升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因而制定一系列相關的政策來保證改革措施順利實施,如《修定人才培養方案工作計劃》《精品課程管理辦法》《石河子衛生學校示范校建設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成立行企專家委員會》等一系列管理辦法。
2.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行企專家與校方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課程標準,共同編寫校本教材,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確保課程改革準確到位。
課程改革沒有成型的模式,也沒有定型的終極結果,它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通過藥劑專業課程改革,形成以下成果:
1.更新了教學理念,從傳統的職業教育理念更新為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課堂教學轉變成師生互動的民主式教學。能力培養對應了崗位,文化學習對應了素質,技能培訓注重了實用。
2.掌握了一套課改方法。通過調研,學生專業知識調查和對應崗位的摸底,形成了符合藥劑專業實際,滿足行業現行要求,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尋找調研路徑,選擇調查模式,采集數據方式,分析崗位技能的方法。
3.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課程標準。制定了我校的藥劑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具有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體現了專業與崗位的對接,課程與職業的對接,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對接的新型職教理念。
4.形成了符合專業特點滿足學生需求的課程設置,能適應藥劑中專職業崗位群發展的需求,使培養的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能覆蓋醫院,零售藥房等,教學內容以掌握這些職業崗位群應需技能必備的知識為度,提高畢業生就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得到了充分保證,學生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達到了“出口暢,入口旺”。學生在獲取畢業證的同時獲得醫藥商品購銷員職業資格證書,學生就業也實現了“三高”:就業率高;對口就業率高;學生資格證獲取率高。
1.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則起著引導的作用。教師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及良好的教學功底才可以完成課程改革,而教師在專業學習上每提升一步,都會促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學習與發展。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將行業與崗位聯系在一起,才可以將最實用、最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教給學生。
2.課改后,藥劑專業需要更多行企專家為學生授課,更多的雙師及行企專家融入課程教學及學生的培養過程,因而打造符合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顯得尤為重要,校企合作還需進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