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 劉宇會 吳丹
財務報告反映的是某一單位組織在一定的時間節點上的財務狀況以及在一定時期階段間的經營成果、資金變動等情況的書面化表現形式,是基于管制下單位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內容形式。財務報告提供的財務信息主要是以數據化貨幣形式資料為主要內容,與其他資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資金的運作狀況及其特征進行表現的一種經濟財務信息,是組織財務狀況的直觀反映。隨著我國經濟環境及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變革,財務報告提供信息的方式與內容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給現行財務報告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具有普遍性傾向的挑戰性問題,亟待理論界及實務界尋找出突破性的應對措施,使現行財務報告體系更加完善。
財務報告是以向特定的會計信息需求者提供一定的數據資料,滿足其信息需求。財務報告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財務信息的天然載體,因此財務報告的生命意義就在于為特定的需求者提供會計信息服務。
現行財務報告包括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三個主要內容,形成了三表體系結構。在很長一段時期的發展過程中,三表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及經濟運營主體的財務信息需求,也能夠為組織的會計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促動作用。但是,在傳統的會計體系系統下所發生的財務報告,其所包含的會計信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某些報告需求行為主體的特定方面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知識經濟的推動下,現行的財務會計報告在實踐上遠遠落后于社會對其各方面的需求。
當前,財務報告經過多次的歷史革變,但是這種革變也是在傳統財務會計體系系統下的改進與完善,沒有從其根本上進行具有質變意義上變革。因此,現階段我國社會及經濟運營組織在財務報告的內容上仍存在著財務信息披露及信息屬性的不足,現行的財務報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財務報告的系統變革亟待解決。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推進,跨國家、行業及地區社會、經濟運營組織迅猛擴張,規模不斷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長效發展,使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我國社會、經濟運營組織在生產運營當中面臨著更多的挑戰與壓力。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雖然經濟由原來的高速轉為中高速發展,發展速度放緩,但是其面臨著質的飛躍,各社會行為、經濟行為主體的運營結構及模式面臨著重大的升級轉型,其內部及外部的財務環境趨于復雜,給現行財務報告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當前的經濟環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偶然性與不確定性,現行的財務報告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及時對該狀況進行有效的反映,從而導致現行財務報告的失效,給企業及其他社會、經濟運營組織帶來一定的損失。
在經營控股的運作情況下,母集團控制下的子公司擁有一定獨立的財務會計體系和主體,但是在對財務報告進行編制合并時,則需要將兩者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主體結構,將其作為一個會計主體進行考量,通過對兩者財務報告的合并考察,從而系統地反映出集團組織的整體經營效果和資金財務狀況,由于地域及行業限制,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財務報表合并過于籠統的話,就會失去財務報告的一部分功能,不能有效地揭示和反映出集團組織在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的財務資金狀況及經營成效和績效。
當前大部分組織采用歷史成本的計量方法,但是這種計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對現有及未來的經濟效益進行及時反映,只能對過去的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進行考量,使財務報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在未來的財務報告發展過程中,應采用多種計量方式,比如現值計量,重置計量等。
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使組織之間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有效的交流,進一步增強了會計主體的靈活性,使會計行為更加具有高度彈性,從而導致在多元化會計主體的運作下,造成現行財務報告預警財務信息的不確定性增強,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財務風險。目前來說,諸如淘寶等運營模式下的“虛擬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難以對其進行財務報告的監督與考察,其行為可以隨時終止,這就給財務報告在披露會計信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上帶來了一定的不準確性,給社會及經濟帶來的風險加大,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利于企業信用體系的建立,更不能為企業的投資及融資做出應有的貢獻,無法使企業在投資和融資過程中,對其他行為主體的財務狀況進行準確判斷,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的外部投資及融資風險。
會計核算的一項重要的要求就是重實質輕形式,其依靠事項或交易的經濟實質對會計進行計量、確認、報告和記錄,而不是依靠一定的法律形式進行運作。從一般意義上講,當會計在核算過程中出現經濟實質與法律實質的沖突,則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通過經濟實質進行核算。但是,在財務報告的實際工作過程中,很多會計人員對財務報告的經濟實質目的缺乏認識,往往優先考慮法律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與會計核算原則發生了沖突。另外,基于對現行體制下的財務會計概念的界定,資產是企業未來產生經濟效益的資源。而當前的財務報告忽視這一經濟實質,沒有相關的預測及評價機制,更是將未達到退款期限的產品收益反映到財務報告中,只將其作為一種固定收益,沒有考慮其內在的退款風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財務報告的現實及未來屬性作用。
2.5.1 變革財務報告模式,提高其精準客觀性
在新的外部環境下,經濟、社會運營組織應變革其財務報告模式,建立外部環境應急機制,增強其對組織內外部環境的敏感程度,從技術、方法、內容及體系上提高財務報告的精準客觀性。另外,應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強大處理功能,在信息表達上更加地直觀和形象,便于使用者操作和理解。建立企業資源的計劃系統,進行與互聯網的合理及成功對接,全方位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從管理的角度推進財務報告的變革。
2.5.2 實現計量方法的綜合運用,革變財務報告計量屬性
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單純的成本計量方法已不能滿足日益多元化的信息使用主體的需要。在現代知識經濟型社會時代,各種信息的處理方法和選擇對財務報告模式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應靈活運用計量方法,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科學計量。面對經濟環境的多變性,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作用下,社會、經濟運營組織要提高財務報告的及時性與可靠性,對具體事項進行細致充分的反映和披露,實現財務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得以滿足。
2.5.3 規范和拓寬財務報告的信息披露內容,掃清盲區
針對知識經濟時代出現的財務報告“盲區”,社會、經濟組織應進一步規范和拓寬財務報告的信息披露內容,增加報告外的信息,將其他財務報告及報表附注置于財務報告體系系統的突出地位。通過完善相關網絡經營法律法規,建立網絡企業監控機制,有效把握“虛擬公司”的財務狀況,規范其財務報告體系的建立。革新有關部門的網絡管理系統,建立與網絡經營行為主體與“虛擬公司”之間的電子網絡體系,使“虛擬公司”實體化,加強對其運營的管控,建立網絡財務報告體系,提高其對網絡范圍內經濟運營情況及經營成果和資金的反映能力,進一步掃清盲區,降低社會及經濟風險,提升各社會、經濟營運組織的財務信息披露質量,使現行的財務報告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下進行有效運作。
2.5.4 重視財務報告的經濟實質,提高其實用性
財務報告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企業經濟實質的反映,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服務。但是財務報告的目標則是隨著國家政策及經濟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財務報告不僅要滿足廣大投資者的信息需求,還要為相關稅務機構及財務監管部門提供有效信息,因此,財務報告在關注其信息質量的同時,應重視對財務信息反映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在新的形勢下,現行財務報告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因此,有關組織和部門應充分調動起主觀積極性,對財務報告進行變革,使其進一步適應當前外部的發展環境,不斷提高其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建立應急反映機制,提高其實用性和及時性,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財產資源的監督體制保障。
[1] 何慶利.淺析我國現行財務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知識經濟,2013(13).
[2] 白宇昕.論現行會計準則下財務報告的改進[J].現代經濟信息,2014(07).
[3] 張小春.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06).
[4] 任蘭芝.芻議我國現行財務報告存在的信息問題[J].當代經濟,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