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梅
(吉林省公主嶺市第一中學)
選擇教師作為我的職業是因為亨利·亞當斯的一句話:教師追求的是永恒,她的影響也永無止境。十年前,筆者作為一名風華正茂的大學生登上講臺,信心滿滿的認為:只要努力,教師能改變一切。十年來我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也體會了失敗的無耐。每當學生漠視政治,上課提不起興趣,我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時,挫敗感和職業倦怠感使我身心疲憊。在不斷反思中我總結出原因在于我們的教學遠離生活實際,無視學生的生命價值,缺乏生活意義。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學要回歸生活,建構生活化教學,采取生活化的授課模式,創設體現生活趣味的練習,才可以提高學生興趣,拓展學生知識面,啟迪學生智慧,實現學生生命成長及提升教學質量的雙贏。那么我們怎樣構建生活化教學呢?在探究和思考中我形成了自己的一點見解:“三心、二意”打造生活化政治教學。那么何謂“三心、二意”呢?那就是要有愛心、有恒心,更要有慧心,有創意,還要有詩意。
正如古人所說:親其師,信其道。主動、愉悅、輕松的師生關系是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關鍵條件,為“生活化教學”的主要組成內容,亦為實現“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因素。羅素曾提到:如果一個教師缺少必要的愛,那么不管品德抑或智力都不會最大限度地或是充分地得到發揮。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作為教師必須對學生拿出拳拳誠意和愛心,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在這個物質泛濫的時代,部分教師把我們神圣的職業功利化,喪失了家長和學生對教師的尊敬。教師應有的尊嚴,從某方面來看,并非教師本人的主觀體驗,卻是學生給教師的品格的肯定、學識信服與情感依賴。為此,在生活中,我們要廉潔自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政治教學上,教師應該創新教學理念,踐行“生本”理念,去聆聽、去關注,給學生創造一種公平參加的機會,采取一種交互式的對話教學模式,把推進學生的綜合提高當作思想政治教學的基本點,注重學生的情感要求,指引學生的精神成長。必須用獨到的眼光看到學生身上的能力,激勵學生始終堅持地主動探究,才可以讓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才能使師生和諧互動,迸發出美麗的思想火花。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下定決心要改變,但在現實教學中,面對高考的激烈競爭和社會、學校給我們的升學壓力,填鴨式教學亦步亦趨,如影隨形。我們的生活化教學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社會調查活動,也被以節約時間為由而取消掉了。所以,打造生活化政治教學,必須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
為師者,不僅要具備一雙慧眼,更要具備一顆慧心。古希臘的時候,人們把教師叫做“智者”,也就是說,只有這些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成為老師。韓愈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第斯多慧提出:“不優秀的教師傳授給學生真理,而優秀的教師指引學生探究真理。”我國也存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說法。這幾句話表明了老師的智慧形象與內質。怎樣展現思想政治課的價值與魅力,將政治教學引向生活,需要我們的慧心和創意。筆者在教學中探究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步五環”教學模式。“三步”:課前激活生活經驗,置疑導入——教學創設生活情境,探究新知;總結升華知識,服務生活——課后延伸生活化,布置課外實踐作業。“五環”:情景導入(5 分鐘)——合作探究(生生互動,群學。10 分鐘)——展示質疑(學生展果質疑,教師釋疑解惑、分析點撥。20 分鐘)——歸納提升(整合探究結果,生成知識脈絡。4 分鐘)——牛刀小試(當堂訓練,及時反饋,6 分鐘)。例如,在教學《供求影響價格》時,正好趕上我們傳統的節日——中秋節,月餅暢銷。節前我派出小組去商場調查,拍下不同月餅的價錢。提出探究問題:同是月餅價格為何差別這么大?節后,我又讓學生去拍原來的月餅價錢變化。提出探究問題:同一款月餅價錢為何節后大跳水?對于一系列問題,學生首先獨立探究,然后小組成員之間協作研究,把已有的情況與新出現的問題在成員之間展開討論分析。當然,學生討論的模式可以各具特點,演說、辯論、研討等都能夠在教學中采用。這樣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學生主動收集材料、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探究的能力。有人曾這樣說:“一次教學活動,教師講授或活動的內容比學生多,那么,這個教師便是一個不合格的老師;師生交流比例為1∶ 1 的老師,是一個勉強及格的老師;師生活動比例是1 ∶ 3,或者1∶ 6 的老師,才是一個優秀教師”。這充分證明,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的交流空間,關注過程而并非結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感受探究過程,得到理性的情感感悟、學習知識與方法。教師如果慧心獨具,可以達到有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政治課教學缺乏詩意,重理論性說教,輕情感性陶冶,窒息了學生的心靈。在應試教育的束縛里,教師的教學受到限制,填鴨式的教學、分崩離析的講授,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比比皆是,致使教學缺乏吸引力。因此,讓“枯燥”政治課逐漸“活躍”,培養學生的想學、愛學、能學、會學的積極意識,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能學習好政治理論知識是我們廣大政治教師在當下必須要解決好的現實問題。詩意地、流暢地、愉悅地、充實地進行著,是人類對美好生活方法的向往,這讓我想起我的學生,針對學習來講,學生如果“學會”,體會到政治課堂的成功愉悅,就能增強學習動機,進而更愛學習。所以,教學設計應促進學生的感情與興趣一直處在最好的狀態,進而保障開展活動的效果性與預見性。當代教學理論提出,“教師真正的本事,并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目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學生饒有興趣地參加到教學整個進程中來,通過自己的思維行為與親自操作學到知識。”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如果教學缺乏詩意的情感與審美理念,就不會得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使學生沉浸在詩意的教學中,成為老師最主要的教學責任;讓我們沉浸在詩意的教學中,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對詩意的教學境界的奮斗目標,也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建構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是使政治課教學保持實踐的意蘊和生命格調的動力和源泉。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我用“三心、二意”打造的生活化政治課堂,受到學生的歡迎,大大提升了我的職業幸福指數。把自己的課上得如生活般鮮活真實,如詩畫般美麗,這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1]焦曉駿.教師的智慧.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劉旺.營造如詩美麗的哲學課堂.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