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煒
(山東省蘭陵縣蘆柞鎮三合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更要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統一起來,以教書來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以德育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化人才。語文教師將德育教育滲透于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與語文學習相結合,使語言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感悟。
小學語文需要認真鉆研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思想品德教育與語言學習教育有機結合。教師只有認真地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了解人生,培養他們正確的生活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巧妙地將德育融入語言教學之中。小學語文不少作品是直接抒情或者借物言志或者托物言志或者情景交融,這些作品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對親情友情的認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道德品質,引導他們學會審美,開展各種形式的美育教育。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了解文章作品主題和思想情感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
例如,可以讓學生學習《我們愛你,中國》《黃山奇松》等作品,更好地感知祖國美麗的山河,不斷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母親的恩情》《師恩難忘》,幫助學生感悟親情,學會體諒母親,感知母愛,感受人間真情,讓學生在學習作品的同時,獲取愛的溫暖;也可以引導學生去讀寫那些贊揚團結、勇敢、奉獻等方面的作品,如可以讓學生去閱讀《天鵝的故事》《蟻國英雄》,這些作品是對團結奉獻、勇敢精神的贊揚,不斷地培養他們的團結意識、勇敢精神和品質,學會奉獻。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等相關的文章作品,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學會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培養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品質。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互助互愛,在小學生的心里種下愛的種子,讓他們感知善良,培養他們美好的心靈,可以推薦他們去閱讀《掌聲》這篇文章。這樣在學習語文課文的同時,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愛的渲染,感知人間真情。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不斷教學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另一方面,通過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避免生硬的政治說教和思想灌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感知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提升他們的道德水平,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比如,開展游戲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感知知識,又能夠在輕松愉悅和諧的氣氛當中滲透德育教育,不斷地增強他們的團結意識和集體精神,引導他們互助互愛;富有挑戰性的游戲培養他們堅毅品格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在具體實踐當中讓學生感知知識,培養能力,更好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夠達到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比如,引導學生閱讀《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文章,除了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詞語,了解作品內容,更為重要的是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教育,在班級開展好事周活動,每個學生在一周內做盡可能多的好事,在班會上匯報和展示,并表達自己做好事之后的感受,讓他們能夠真正地體會到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品質。
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關系融洽,學生才能真正地喜歡老師,才能喜歡上語文學科,不斷地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和應用。同時,也只有構建較為融洽的師生關系,在開展德育的教育過程中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糾正學生的思想。反之,學生就感到非常被動,產生排斥心理,德育教育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為此,教師應該積極地和學生互動,給予學生更多的贊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既可以鼓勵學生更好地學習,又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積極陽光的性格,教師用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意見,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
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邊教學邊認真地觀察學生,及時地發現學生的每一個進步,認真研究學生的閃光點,如“你讀書的聲音真動聽”“你的發音非常準”“這篇作文真是妙語連珠”“你上課是一個非常愛動腦筋的好學生”“沒關系,我相信你下一次能夠做得非常好”,等等,這些富有激勵性的真情贊揚,能夠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應該注重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親情友情,讓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幫助,培養品德高尚、性格健全的陽光少年。
[1]曾孝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J].科學咨詢,2008,(01).
[2]楊圣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新課程學習,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