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淑玲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老莊子鎮前馮各莊小學)
在教學中,教師最傷腦筋的就是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了,新課改以來,我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就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來談談我自己淺顯的一點看法。
學困生一般都具有這樣的特點: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能及時完成或應付了事;考試成績不理想。如果作為教師只看到學生不能完成作業或成績不理想就予以否定,這將大大地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嚴重的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幫助學困生得到進步,就不能因為他成績不理想而歧視他,相反,而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我現在所教的班級中,有一位頭腦靈活,性格十分活潑好動的男生,他上課控制力差,常搞小動作,所以影響了學習,上期語文成績分數是最少的。這學期開學,我把這位坐在最后面的學生調到了最前面,并對他說:“你上課老搞小動作,把你放在最前面是想監督你,希望你有所改變。其實最重要的是,你很會說話,我想看到你在上課時第一個把手高高的舉起來,明白嗎?”當時他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后來只要是他上課沒搞小動作,積極舉手,下課時,我都會對他說一句“你真是學習語文的一把好手!”每每聽到這話,他都能露出自信的笑容。這學期,連續兩次小考他都打了“優”。我想作為教師,只要平時把更多的關心灑在他們的身上,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善于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學困生也能成優生。
老師真誠的愛,經常性的鼓勵,對于一向生活在“暗淡無光”環境中的弱勢群體更為強烈。“給點陽光就燦爛”這話說得非常好,對學困生,教師往往是一個友好的眼神,一句親切的問候就能讓他們感覺到陽光。賈朋是我班一個非常調皮的、而且特不愛做作業的學生,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讓我頭痛。一次批改作業后,我找他談話,很友善地說:“我一向認為你回答問題很棒,很快就能將答案說出來,其實只要你上課多舉手,就會忘記搞小動作,不信你試試看。”后來,當他舉手回答問題時,我都試著用“你真行,這么難的你都說對了。”“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想到這么精彩的話的,真佩服你!”看到他表現有進步后,下課時,我又會特意站他那對他說一句“今天你進步了”。“今天你進步了。”這句話大概只說了一個星期,想不到他的作業居然也能堅持每天寫了,不要再去“跟”了,這幾星期,我感覺很輕松,因為再也不要去找他來補作業了。正是因為運用了激勵性的話語,這名同學才有這么大的變化,以往老批評埋怨他,反倒適得其反,而現在,正是在激勵話語的鼓勵下,他體驗到了成功,才有了飛速的進步。
“學困生”一般知識漏洞較多,接受能力較差。講授新課前,專門為他們精心設計一些“準備題”,讓他們先口頭回答自己的思考步驟、解答方法,發現錯誤及時點撥。每教完一個章節,專門安排一兩節講評課,把學生平時容易出錯的問題及時匯集起來,師生共同探討這些題目錯在哪里,怎樣做才算正確,使他們在找錯、改錯中加深印象,受到啟迪。
開展同學間的幫扶活動,以優幫差,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踐證明,幫扶活動中雙方都有得益。為了使“一幫一”活動卓有成效,在組織任務落實的前提下,每周進行一次幫扶評議,典型事例在全班加以表揚,每當被幫教的學生取得成績時,表揚中也少不了幫助的學生。可喜的是,一些被幫助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僅在學習上有一定的長進,而且還加入到幫助他人的行列之中,這種喜人的局面,充分反映了幫扶的效果,由此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與進取心。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以識字教學為基礎,然后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等。要進行這些方面的訓練,要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認真、踏實、仔細地去讀去寫,絕非一日之功。這既是良好習慣的培養,又是對“學困生”堅強意志的訓練。教師可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日常生活等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自己讀書,并養成從閱讀中發現問題、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引導“學困生”在閱讀時做到口到、眼到、心到。這樣,既可增強他們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又可激發他們不斷進取的求知欲。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以及規律性,缺乏足夠的認識,總希望一學就會,一聽就懂,往往急于求成,不知道語文學習有個積累的過程,此時,教者要反復地講清語文學習的積累與實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明白學習語文需要堅韌性,培養孩子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精神,教育他們不因一次競賽、一次考試的失敗而氣餒,也不因微小的進步而驕傲,要腳踏實地地積累詞句,一步一個腳印地打好堅實的基礎。
要成功轉化語文“學困生”,除了依靠教師的力量外,還應努力挖掘各種有利的教育因素,如充分發揮學生同伴、家庭等各種因素的作用。定時家訪,以尋求其家庭成員的配合與支持,達到共同促進“學困生”成長的目的。大家都以積極的、接納的、寬容的心態與“學困生”相處,幫助其建立自尊,增強自信,培養自制力,就能促進其實現有效的轉化。
總之,教師要善于找出“學困生”的成因,積極探索“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打開他們的心扉,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提高他們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幫助其盡快摘掉“學困生”的帽子,實現健康發展,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
[1]朱曉琳.等待,讓課堂開出和諧之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策略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上,2013,(03):168-169.
[2]田容.讓語文學習成為一種樂趣——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及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01):82.
[3]王仙華.小學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06):363.
[4]湯彩艷.成才視野下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分析[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