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醫學院 屈志強
隨著互聯網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電子商務憑借著其方便快捷、價格優惠的特點迅速發展壯大起來,這種消費方式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但是目前人們在網購的同時普遍會擔心商品的質量問題,這種交易雙方無法彼此信任的現象不僅使得商家利益受損,還使得消費者的消費權益得不到保障,這般市場狀態嚴重地干擾著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對于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出現的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歸根結底是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商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在經濟領域里,信息不對稱是一種很常見的經濟現象。信息不對稱指的是在進行市場交易時,交易各方所掌握的商品信息不一致,買賣雙方所掌握商品或服務的性能(包括質量、價值價格等)信息不同,大多數情況下是掌握比較多信息的一方為優勢方,而掌握信息較少的一方在交易時便會處于劣勢。
造成信息不對稱的原因有二。一是人們能認識到的東西并不多。雖然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共享更加方便了,但是一個人不可能隨時隨地、實時地掌握各種信息。二是要充分地掌握信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這樣過大的成本并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因而要完全地掌握一個商品或一項服務的信息是比較難的。
從不對稱問題出現的時間點來看,一般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商品信息不對稱問題可能發生在簽約前后。若是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商品信息不對稱出現在簽約之前,那么由于一方隱瞞了一些信息,極可能會造成逆向選擇問題。若是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商品信息不對稱出現在簽約之后,在交易某一方的行動無法兌現之時,便會造成道德風險問題。
不對稱的商品信息造成的逆向選擇問題和道德風險問題,一方面會使得人們無法把經營優質和劣質商品或服務的經營商區分出來;另一方面經營優質商品的經營商將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或許會為了增加利潤而不得不去經營成本較低的劣質商品。最后優良的商品或服務退出市場,形成了這樣“優汰劣勝”的局面,經濟市場向上發展的氛圍環境被破壞,經濟市場也難以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因而若有好的電子商務管理手段讓交易各方都能掌握對稱的商品信息,營造出誠信的經營、競爭環境,這無疑對電子商務行業甚至整個經濟市場的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
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進行的,并且還存在一些商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交易雙方不同于傳統的交易市場能夠實現面對面的信息交流,這樣的交易環境使得消費者在消費時對商品信息無法進行正確的判斷,而經營商所傳遞的信息也無法完全被消費者接受,進而增加雙方為掌握商品信息的精力和時間,造成事倍功半,增加了交易成本。在電子商務行業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有用與無用的、真實和虛假的信息都融合在一起,要區別這些信息需要花一些工夫,如果想要快速地獲取一個有效真實的信息,除了掌握快捷的搜索方法外,還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金錢。
其次是誠信問題。受到“機會主義”的驅使,信息優勢方極可能隱瞞一些信息或者發布虛假的消息,如商品的真實質量、生產商、保質期等,以從中獲取高額的利潤。在電子商務行業中,交易雙方或許會為了爭取己方利益而動用不誠信的詐騙手段,如賣方兜售偽劣產品、買方使用虛假評論獲取額外補償等行為,都嚴重地影響著電子商務行業的正常發展。
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商品信息不對稱歸根結底是信息優勢方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而去損害信息劣勢方的利益,這最終會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這兩種市場行為分別發生在交易發生前后,都會造成市場經營效率低下。如果商品信息的不對稱達到一定程度,電子商務活動或許會停止交易,從而造成市場萎靡不振。要想電子商務行業能夠持續發展,完善經濟市場,首先就要解決市場中商品信息不對稱的現象。
一些偽劣商品的經營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去發布虛假商品信息,而這種商品信息不對稱的行為使得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變得更加不穩定,交易的風險也隨之加大。而隨著“劣勝優汰”現象的發生,不少優質商品的經營者都退出了市場。此外由于商品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在有過不滿意或失敗購物經歷后,對電子商務行業失去了信心,那么電子商務市場的秩序便會被擾亂,失去原有的發展活力和動力。
在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為初步避免買賣雙方所掌握的信息差異太大,賣方應該全力提供商品的信息,并對提供的信息負全責。其次要求賣方建立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要管理企業內部的信息,也要向買方展示確切有效的信息。在完備的信息傳遞技術的支持下,采取對信息進行加密等安全保護手段以防止其被竊聽或篡改,保證商品或用戶的信息能夠完整安全地傳達到目的地。與此同時,根據買家的購物痕跡,商家可以針對性地推送一些對買家感興趣的商品信息,而將一些垃圾信息刪去。
信息的傳遞畢竟是雙方互動的一個過程。商品經營商作為較全面掌握商品信息的一方,處于優勢地位,更要做好信息的傳遞工作,把買方需要了解的商品信息及時地發布出去。如果經營者能把握好信息發布的時間,便有可能占據先進市場;反之,發布信息時慢于要推出類似或相同產品的其他競爭對手,那么經營者便會淪為市場競爭的被動方,這樣一來造成的潛在經濟損失必是商品經營者都不愿意見到的。商品經營者可以通過多方面的信息渠道(比如自家官網、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發布企業相關信息,讓買家可以了解經營商的經營能力、商品服務等資料。同時還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售后服務系統,規范化保修、退貨等業務,增強消費者對電子商務活動的信任度。
消費者由于不能同時掌握商品的所有信息,相對于經營者來說是處于信息劣勢方,但是這并不能說消費者對于這個情況便無計可施了。首先消費者可以主動地去搜尋商品的相關信息,從不同的信息渠道去獲取需要的信息,除了經營商發布信息的一些網站、微博、微信等,消費者還可以去相關認證機構去查詢企業的真實情況,降低消費風險。其次利用強大的搜索引擎幫助搜索,如百度、谷歌等,對商品進行比較徹底的搜索,提高搜索的效率。
信息中介主要的工作是辨別經營者的商品是否符合商品信息所述,并對商品進行評估,判別出哪些是真正合格的商品,哪些偽劣商品需要被淘汰并列入“黑名單”。在進行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之前,消費者可以通過信息中介,了解商品的相關信息,降低購買風險。目前被廣泛應用的當屬搜索引擎了,運用搜索引擎進行關鍵詞搜索或圖片匹配,確實可以幫助消費者快速地找到需要了解的商品信息,獲得近期的商品信息。除了辨別經營者的商品對稱與否,信息中介還可以建立消費者反饋機制,接收消費者的反饋意見,把消費者的滿意程度以及意見統計返回給經營者,幫助經營者完善商品或服務。因而信息中介對解決目前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商品信息不對稱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電子商務活動交易雙方的溝通橋梁之一,信息中介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消費者提供較為可靠的商品信息,二是向經營者反饋了一些消費者的消費和需求趨勢,以幫助經營者完善自身。因而信息中介肩負著很重要的檢查任務,應當由政府部門去管理它,帶著專業和公正的態度,保障買賣雙方共同的利益。
電子商務也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其信用機制的建立必然涉及政府、經營者、中介和消費者,信用評估主要是對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交易雙方能夠守信完成各自的經濟行為的可能程度進行初步評估。若能建立出一套完善的信用評估機制,可在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促進商品信息的對稱,把信用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信用評估機制可以發布一種數字證書,用于認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的交易各方,將數字證書作為企業的信用身份證明。如果證書持有者確實能夠做到誠實守信,那么可以為其升級證書;如果證書持有者確實是做出了違規欺詐的行為,那么便需要嚴懲甚至撤銷證書,失去了數字證書,交易者便遭遇信任危機,進而丟掉業務。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應建立、完善電子商務中有關誠信交易的法律法規體系,讓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更加規范。在有了相關法律的前提下,加大執法力度,對于經營優質商品的經營商要多加鼓勵,而對于經營偽劣商品的經營商便要進行嚴厲的處罰。嚴厲的處罰是為了讓那些不良商家不再抱著僥幸心理繼續經營劣質的商品。
加大對電子商務活動的監督力度,特別是信用監管的力度,可以設立專門的針對電子商務領域中的信用監管部門。信用監管部門根據電子商務的特性設計出一套合理、公平的評價標準,對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的交易者進行信用評估,在對交易者的信用集中管理的同時,及時更新各個交易者的信用狀態。
目前商品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的電子商務行業中,這對電子商務的發展極為不利。要解決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商品信息不對稱問題,首先要加強人們的誠信意識,樹立誠信觀念,在建立起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建一個良好的、良性的競爭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電子商務市場,降低交易風險,避免由商品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的嚴重后果,讓電子商務為我國經濟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1] 董志,李穎.電子商務中信息不對稱及其信用風險博弈分析[J].中國市場,2008(36).
[2] 王東,楊曉光.信息不對稱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J].農業與技術,2008(3).
[3] 楊華.電子商務中的“檸檬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9).
[4] 董娜,周瑾.電子商務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探討[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