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水鏡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
在中學階段通過化學課程的教與學的活動,要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化學的基本知識,有了這方面的基礎,就可以把化學知識教學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結合起來進行,要讓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感興趣,有足夠充分的認識。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是發展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基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鑒于化學知識的浩瀚豐富,應該結合教學實際,選擇那些能夠觸動學生思維意識形成的知識點切入,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改變世界、促進人類文明的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傳授和科學感召力融合在一起,使化學教學面向社會以及學生的終生發展。把那些人類社會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化學知識,作為重要內容,反復講解,進一步拓展教學資源,以此調動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這些內容包括最基本的化學現象和事實,最普遍的化學常識及科學史知識,最重要的化學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學原理。在化學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重點要對學生闡述化學與環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強調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的應用實踐,以及當前社會發展中人們普遍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與其它相關社會現象。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培養、發展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意識。任何知識只有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才能得以鞏固,才能找到差距,才有利于激發進一步探索的信心和勇氣。化學知識的科學應用能力是實施科學素質教育的結果,有了這方面的意識,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因為,從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來看,這種對科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遠遠超過對具體科學概念的掌握,不論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筆者認為,科學能力應是獲取科學知識和探索科學新知識的能力,自然科學方法論是培養學生科學能力的依據,科學能力的形成過程是在科學知識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形成的,教師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組織學生學習各種科學知識,訓練學生的科學能力。科學能力是一個屬于能力范疇的概念,其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如有觀察、思維、想象、實際操作和創造能力等,但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著重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培養。觀察與實驗能力是科學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種全面的綜合能力,包含相當高的獨立探索能力和創造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把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具體化,讓學生獨立地完成觀察與實驗,使學生學會如何記錄、分析、觀察和實驗所得的資料及數據,導出正確合理的結論并進行報告。思維能力包含的范圍很廣,化學學科知識的特點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養他們對事物進行對比、類比、邏輯推理的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利用有關化學知識的特點,進行相關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實施化學教學方法改革,通過做大量與素質教育聯系密切的公益性社會實踐活動,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進一步豐富課外學習生活。改革傳統教學方法,要改進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傳統的說教性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意識到科學發展與生活實踐結合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學好化學知識關系到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和前途,同時讓學生明白化學課程的學習,并不是學會書本知識,會做考試題就成功地完成了這門功課的學習,必須在思想認識和靈魂深處真正理解和體會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高尚的品質提高自身修養的意識。新時期,加強素質教育非常重要,特別要以學生為中心,采取以課堂內外結合的方式進行多種形式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正確引導,強化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和學生能力培養是極其重要的,教師應考慮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智力發展水平,結合素質教育和化學教學的重點,配合化學教學改革,把化學教學與有創新的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促進化學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發展。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要逐步形成科學應用意識。化學課程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可以促使學生逐漸樹立起應用科學知識改變世界的意識,樹立相信科學與應用科學的思維習慣,樹立為科學發展而勤奮學習的信心,通過化學教學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熱情,促使學生形成化學科學的科學實踐與應用意識,這也是化學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的一個重點。化學教學需要與素質教育結合,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應用意識,一個受過中學化學教育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學問題時,先要求他們能說出問題的原因,應知道這些化學現象中蘊含的基本的化學科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強化對生活中化學知識的敏感程度,比如,看到開發區排放二氧化硫造成環境污染,看到大街上汽車排出的尾氣,應該應用化學知識,思考探索如何使這些排放的氣體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通過與實踐探索的結合,讓學生更加明確化學知識的重要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化學科學意識,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拓展課堂教學的范圍,理論聯系實際,把書本知識學活學好。可以采取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周圍環境中存在的化學問題,讓學生深刻體驗和認識到化學知識對人類社會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反面的事例,比如某地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由于亂開發和盲目上項目,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共同探索救治的方法,同時要告訴學生發展中如果不合理地利用科技成果,必然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影響,所以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這樣,在同學們心目中逐步形成強烈的科學應用意識,有利于化學教學效果的優化。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結合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結合生活實踐,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化學這門科學知識的奧秘。教學中,把夯實基礎知識與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結合起來,能夠有效調動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廣泛聯系社會實踐,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科學的學習與實踐活動中,并從中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享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快樂,有效發展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化學教學融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