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華
(金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 安徽 金寨)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公共服務水平逐漸提升。我國醫保參保人員數量不斷增加,同時參保范圍也在不斷拓展,這也造成醫療保險的基金數量和規模在不斷地增大,醫保基金的監管工作量增加,給基金管理和監控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醫保基金的現存風險也愈加突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尤其是醫保基金的預算管理成為降低醫保基金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保障。醫保基金的預算管理實質上就是通過預算編制管理制度對醫保經辦單位的內部財務及非財務信息進行處理,對于醫療資源的分配進行提前規劃等,最終達到對醫保基金進行有效監控的目的。探討如何運用預算管理控制制度對醫保基金進行監管并了解其作用和意義對于促進我國醫保基金制度的完善有重要幫助。
(1)使用預算管理控制模式后醫保基金報表編制的質量逐步上升。隨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制度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和改進。通過多年的努力嘗試,現在我國多數醫療保障經辦單位負責預算編制管理的財務人員已經逐步掌握了預算管理控制的方法,同時建立了較為合理的預算編制管理指標體系,通過基本項目的限制,對醫保基金報表編制的整體狀況進行了規范,因此當前我國醫保基金報表編制的質量正在逐步提升。而醫保基金報表編制的質量提升可以防止惡意套現等不良現象的出現,對于提高醫保基金利用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有利于加強醫保基金預算執行過程中對預算完成情況的監管。想要對醫保基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管,必須配套相應的監管制度和有效的基金預算控制制度。隨著我國在醫保基金領域逐步開展預算管理控制,對醫保基金每季度的執行狀況進行有效控制和分析,我國醫保基金出現超預算安排支出或者未按計劃完成的情況逐漸減少。醫保基金使用更具有規范性,同時由于監管力度的加大,問責制度的形成,都提高了相關人員的工作意識和水平。同時,預算管理控制不僅僅是對額度進行整體把握,還需要對單獨每個項目進行評估核算,對潛在問題秉持著早發現早解決的態度,能夠更好地聯系醫保基金在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之間的關系,促進監管能力的提升。
(3)醫保基金預算編制報表時間明顯提前,增強了預算管理的計劃性。在未建立醫保基金預算編制管理制度之前,我國大部分醫保基金的運營單位對于醫保基金的未來使用項目及金額并沒有特別細致的規劃。這必然導致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同時某些項目難以核算清楚,造成醫保基金透明度較低等問題。同時由于制度欠缺,某些項目和信息無法反映,這造成在進行醫保基金使用決策缺乏客觀準確性。在普及醫保基金預算管理控制模式并建立了相關制度后,我國大部分醫保基金運營單位對于預算報表的編制時間明顯提前。制度的建立促進了預算編制流程的規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起到了延長反映時間的作用,促使醫保基金的計劃性增強,還提高了醫保基金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1)建立醫保基金管理的內部預算控制聯動機制。當前雖然我國建立了醫保基金預算管理控制制度之后,醫保基金監管能力有所加強,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通過不同途徑來加強醫保基金的監管。對于我國大多數醫保基金管理機構來說,目前醫保基金管理過程中,由于其金額巨大,且涉及業務類型、種類龐大,因此并非某一個部門靠自身力量可以獨立完成的。醫保基金的管理需要多部門共同配合,才能時刻保持預算獲得良好的執行。因此,醫保基金管理機構內部需要建立內部預算控制聯動機制,積極調動各部門力量,在從事預算編制及執行的過程中互相配合,以保證預算編制報表的完整性、有效性,同時也對醫保基金的使用進行有效監管。
(2)建立高質量醫保基金預算編制團隊,同時進行高質量培訓。高質量醫保基金預算編制團隊是完成預算編制的核心力量,因此眾多醫保基金管理機構需要加強自身預算編制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實務操作水平。雖然我國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對市級預算編制人員進行了有關社會保障基金預算管理控制的培訓考核,但是這只是對預算編制報表中的基本項目進行了專業性解釋,但是其他操作流程和方法并沒有進行有效培訓。因此,我國大多數社保基金預算管理暫時還處于預算報表編制的階段,未能做到控制管理。只有建立高質量高水平的預算編制管理團隊,組織預算編制人員進行長期、高效的培訓交流,才能真正意義上對醫保基金預算管理理念進行傳達。同時,還需要加深醫保基金預算編制人員對于某些重要經濟指標的了解,例如對消費者物價指數、財政收入、轉移性支付等指標變動具有敏感性,才能確保醫保基金的計劃使用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人民生活水平。最終促進我國醫保基金預算編制管理走向科學性、精準性發展的道路。
(3)緊抓醫保基金涉及基礎數據的質量。醫保基金的監管如何發揮良好效果,這不僅僅和預算報表編制過程、預算執行情況有關,還與醫保基金涉及的基礎數據質量有極強關聯。這是因為醫保基金涉及的基礎數據一般包括自下而上統計出來的醫療設施數目金額、參加醫療保險人員構成狀況、醫療疾病花銷的基本構成等內容。因此,如何安排醫保基金的使用,和可獲取基本數據的質量有極大關系。
想要提高醫保基金涉及基礎數據的質量,首先對于醫保基金管理機構而言,可以通過科學的抽樣調查方法略估某些數據,和已有基礎數據進行比較,出現重大偏差及時進行調查。其次,需要加強各機構的信息化系統建設,當前醫保基金涉及項目和金額過于龐大,因此如果采用非信息化系統進行基礎數據統計,必然導致工作量極大,幾乎無法完成工作。因此,引進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并對指標數據進行及時細化,建立符合現實條件的先進模型,可以在掌握醫保基金基本現狀的情況下,對醫保基金的未來發展情況進行良好預測,提高預算編制管理的準確性和預算執行的完整性。除此之外,目前信息系統和財務系統一般并未進行有效對接,造成信息共享性較差,難以對可獲得的基礎數據進行有效利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在醫療保障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目前我國參與醫療保險的人數逐漸增多,覆蓋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預算管理控制模式對龐大的醫保基金體系進行監管,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當前來說,我國運用預算管理控制模式對醫保基金進行監管已經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如何提高預算管理控制水平來保障醫保基金監管仍然需要引起重視。
1.蔣國平.加強城鄉居民醫保監管,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中國財政,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