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
(豐寧滿族自治縣水務局大閣水務站 河北·承德 068350)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我國財政收入的快速增加。隨著我國財政實力的不斷增加,公共需求的不斷提升,國家對事業單位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我國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得到了飛速增長。因此,科學的管理好、使用好這些數額巨大的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不僅是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務,更是擺在我黨面前一項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任務。雖然我國各級財政、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都根據我國財政部頒布的相關法規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實施辦法,并已經在資產的購置、資產的使用、資產的處置、資產的動態監管、績效考核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在資產管理方面的問題仍很突出。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還十分明顯:在對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中,存在領導不重視、管理意識單薄的問題,很多領導只關注本單位資產的購置情況,而對于購入后的資產的使用、管理、核算等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對資產的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部分事業單位在進行資產管理時經常出現責任不明確、重復購置等現象,資產管理缺乏制度文化的建設,嚴重影響了資產管理工作的效率;隨著國家近年來加大了對基建項目的投資,使得事業單位的資產投資很容易就能實現,但是由于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投資招標過程中經常出現投資管理不到位、缺乏可行性研究對比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
2003年,國資委的成立使得事業單位的資產得到專門的管理。但是,在實踐管理中,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體質還尚未完全理順,特別是在資產管理權的問題上,更是一團糟。例如:財政部、國資委、事業單位的管理局的業務職能均可以對其資產進行管理。這種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效果。例如,在中央、地方政府中存在資產管理的缺位、越位現象。
從理論上講,事業單位的資產處置的收益應當作為事業單位資產收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資產管理的其他環節,對于資產的處置逐漸在各地政府中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事業單位對于國家、政府部門的相關規定根本不重視,并不按照相關規定的程序辦事,既沒有進行集體討論和研究、也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向上級部門匯報。很多事業單位的上繳情況并不容樂觀。例如,很多事業單位在處置資產時,經常是以低于市場價格的價格進行處理,為國有資產的流失埋下了隱患。
長期以來,我國事業單位資產的使用嚴重缺乏績效評價機制。這主要是由于在經過長期的探索后,我國企業對資產的績效考核與評價機制基本完善,而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并未將事業單位資產的使用等制定一套完善的、嚴格的績效評價流程。關于這一問題,我國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起步較晚,雖然在借鑒了企業的相關規定后形成了績效考核機制,但是并不具有針對性。
完善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家財政資金投入的增加,必須有一套科學的、完善的、有效的、系統的、全面的資產管理體系才能切實保證事業單位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才能保證國家財產不會流失,才能全面發揮事業單位資產的效能,才能進一步促進我國事業單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局面。
這就要求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必須轉變觀念,加強對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將資產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摒棄傳統管理模式下的粗放式管理,摒棄重購置、輕管理的陳舊理念與意識。在促進自身觀念轉變的同時還必須促進全體員工的認識,在本單位充分發揮領導的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全體員工學習財務知識、相關的法律知識、稅務知識等,在單位內部形成上下齊心的資產管理分為,加強資產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全面化、多樣化、信息化發展。
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資產管理制度是資產管理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基本依據。因此,必須從多方面對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動態化的管理,從資產的計劃購置、購置、入庫、使用、報廢、清查、處置等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層層把關、不留死角。另外,還必須加強資產管理崗位責任制,加強對資產的清查與盤點,切忌避免出現財務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相互推諉責任問題的發生,切忌將資產管理制度的建設變成掛在墻上、寫在紙上、說在口中的一紙空文。同時,還必須將資產管理與績效考核獎懲進行掛鉤,以激勵的形式使全體員工都積極參與到資產管理工作中來。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與網絡的普及,目前,我國各行各業中紛紛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對于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也不例外,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現信息化的前提下,一定要建立資產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其與財務管理的無縫對接,這不僅有效的提高了資產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實現了對資產的信息化、動態化、精細化的管理,使得資產的信息實現了單位內部與外部的共享。另外,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還必須對資產的管理系統進行定期的檢查與專業的測試,對于系統中不完善的地方及時提出建議,為今后系統的調整、軟件的開發、修正提出建議,以確保資產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充分挖掘信息系統的價值,為資產信息化的完善奠定基礎。例如,盡快完善現有的資產管理軟件,實現與部門預算、政府集中采購、國庫集中支付、財務核算等工作的銜接,實現信息的共享。
首先,事業單位必須以促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作為著力點,建立起科學的資產配置機制。將在產動態化管理中的數據作為編制資產購置預算的基礎數據,對照相關標準將資產的配置與存量資產相聯系,基本原則是:限高補低、均衡配置。其次,有效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在資產動態化管理的基礎上對本單位中閑置的資產、大型的設備等建立共建、共享、共用機制,減少重復購置與浪費現象的發生,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后,實現資產動態化管理系統的網絡化、信息化管理,實現財政對資產的全程監控。
[1]白丹.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3,(14).
[2]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1).
[3]趙一心.加強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