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峰
(南京郵電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23)
近年來,高校辦學規模日益擴大,國家對的教育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同時辦學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高校自主權不斷增大,我國的教育領域正在不斷受到“教育產業化”的沖擊,高校在預算管理、收費管理、收支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基本建設、物資采購、科研經費管理等財務管理中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復雜,其過程中的腐敗現象也不斷攀升。
高校財務管理是高校各項經濟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其每一個內容、環節都與資金有關系,很多工作崗位由于職務上的便利,為貪污、腐敗提供了可能。防范高校財務廉政風險,既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又是高校廉政風險防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高校經濟秩序,推進高校反腐倡廉建設體系的建立健全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所謂廉政風險是指國家公職人員在行使公共權力發生腐敗行為的可能性,根據廉政風險的定義,高校財務廉政風險指高校會計行為主體在行使財務職權或履行財務職責時,違犯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財務管理制度,從而誘發腐敗甚至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一般來說,高校財務廉政風險可以分為思想道德、崗位職責、制度機制和外部環境四類風險,其各自的表現如下。
指在思想品德、個人素質、道德理念、作風上面的風險,主要表現在部分高校管理者思想上放松自我約束,財經紀律意識不強,注重個人利益和回報,忽視集體利益,崇尚權力,最終發生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貪污挪用等違法亂紀行為,使學校和國家財產蒙受損失。
現行財務管理體制下,高校財務管理制度缺陷是腐敗產生的最重要根源,財務制度機制風險主要表現在高校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機制、行政規范等方面不完善或者有漏洞,制度落實不到位。
在預算管理上,編制缺乏健全的制度,出現虛設內容,預算執行不到位,收入管理的制度執行不嚴,致使許多收費資金被截留、私分和挪用;支出管理制度執行不嚴,致使亂支、濫用、套取財政資金現象時有發生,在資產管理、招標管理、基建管理等關鍵部位和重點領域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制度執行的不嚴格都會使一些領導和工作人員謀取私利,導致公共財產蒙受損失,加大了高校財務廉政風險。此外,內部監督制度不完善也是誘發廉政風險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高校對校內紀檢監察部門和校內審計等內部監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部分學校要求紀檢監察部門對涉及大額資、招投標、合同簽訂等經濟事項是全程監控,要求審計部門著重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年度預決算審計、基建審計、大宗物資采購審計等,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職責的多元化,其監管也有局限性,對資金的內部控制與監查工作未落到實處,從而產生了財務廉政風險。
指在經費審批崗位、會計管理崗位在履職過程中存在的財務廉政風險。具有相關經費審批權的部門領導或經費負責人是產生財務廉政風險的直接利益主體,支出項目只要審批人簽了字,最后都可以報銷,這使得高校領導權力過分集中,致使高校校領導,部門、院系負責人、科研項目經費負責人等成了腐敗的高危崗位,從而誘發財務廉政風險。會計管理崗位是財務廉政風險最大聚集點,高校財務部門及人員既有自我滋生財務廉政風險的可能性,也有導致其他利益主體產生廉政風險的可能性。財務對各職能部門和二級單位的監控管理不力,會使學校和部門利益受損,財務部門內控制度不健全,內部崗位設置不清晰,不相容職務沒有嚴格分離,相互間缺乏牽制,會計人員廉政風險意識淡薄,都會引起一系列的廉政風險。
主要表現為高校內部和外部環境復雜,受群體狀況和社會風氣影響,對財務管理也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部分高校領導干部身陷非法利益格局,用權力與非法利益掛鉤,相互勾結利用,結成關系網,以非法利益為紐帶,運用權力資源為小集體或個人牟取私利,形成利益聯合體。此外,受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的影響,一些領導干部在收入分配不合理因素影響下,心理失衡,過于追求經濟利益和物質享受,產生廉政風險。
對高校內部來說,財務廉政風險主體主要包括具有相關審批權的審批人或負責人,履行財務管理職責的財務部門及財務人員,二級部門財務核算或經辦人員,校內審計、紀檢監察等監管部門及人員和其他相關財務主體等。對上述主體,要開展財務管理廉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警示教育、主題教育,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履職考核,實行動態監控,進而防范財務廉政風險。
要不斷健全和完善高校財務工作制度,切實提高制度系統性,著力增強有效性。緊緊抓住腐敗現象容易滋生的重點領域、重要部位和關鍵環節,不斷完善包括“三重一大”、財務管理體制、資金管理、預算收支、基建投資、校辦產業、物資采購、國有資產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著力強化教育收費規范管理,嚴格執行教育收費政策,完善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嚴格規范收費程序,切實規范各項財務行為,使各項財務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問責力度,促進制度落實,提高制度執行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使高校從財務管理上遏制腐敗現象滋生和蔓延的勢頭,避免發生財務廉政風險。
高校應當建立財務廉政責任制,明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各個環節的風險點以及表現形式,設置具體的防控措施,抓好責任分解,明確責任主體,將防控責任分解到具體的職能部門,提出貫徹落實的目標和要求,做好責任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要作為干部業績評定、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要抓好責任追究,進一步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紀律,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糾,真正發揮廉政責任制的威力,堅持“一案雙查”,對違反財務制度的突出問題,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嚴肅追究領導責任,切實抓好財務制度的貫徹落實。
要主動接受并積極配合上級主管單位、財政、審計、物價、稅務、教育等政府部門的定期不定期監督檢查,并及時按要求整改;校內紀檢監察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和授權,加強財務管理重點環節監控,對財務廉政風險點,提前進行教育和警示,消除隱患,認真落實“有案必查、有腐必懲”的要求;充分發揮高校內部審計職能,通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財務審計、工程維修審計、大宗物資采購審計、基建跟蹤審計等工作強化財務管理監管,促使各經濟事項合法合規;發揮工會等群團組織監督作用,抵制不良風氣,遏制各種違法違紀問題發生。要利用媒體、政府監管部門、校內監管部門、社會和群眾等形成的合力進行全面的監督,消除財務廉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