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英
(張家口市中心血站 河北·張家口 075000)
單位社會保險費支出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體現。它覆蓋各類職工涉及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是企事業單位履行的一項法定義務,基本原則是國家集體個人三方履行不同義務,以此保障職工養老就醫工傷失業等社會利益。
當前利益是指單位和職工在工作期間,要求按照標準和一定比例交納保險費,長遠利益是指職工作為受益人在退休、失業、面臨疾病、工傷事故時國家給予有力保障。平時為職工個人社會利益做積累,同時或將來享有保障權益。
因為覆蓋廣泛,利益多重,繳費期受益期長久等原因,導致單位保險費支出在人員費用支出中具有比重大、長期性、穩定性經濟特征。
社保部門核定收費時計算機系統按單位管理,依據單位提供增減人和工資變動信息資料后打印一份匯總結算單,經專管員和領導簽字,繳費單位據此轉賬。未提供計算機系統中每位職工的繳費受益信息。繳費單位的會計憑證中未附相應的計算表,所以職工的個人權益不明晰。每月社會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的數額從社保部門得不到詳細確認信息。
社保部門核定收費,沒有明示的繳費統籌政策執行依據,權威性不強。對繳費項目、范圍、時效等政策執行有隨意性,社保政策嚴肅合理性和社保基金依法管理蒙受質疑。
各類保險費繳費一直是依據個人的工資收入為基數計算。不同保險費依據的收入范圍大不相同。參保人員的增減是以人事部門的用人合同或工資審批表為基本依據的。個人繳費是單位從職工工資表代扣代繳,與社保部門繳費結算是單位和個人統一計算。各類保險費計算基數的時效性不同,有的是時點數據,隨工資的變化隨時變化,有的是時期數據,一定期間內不隨工資變化。這些具體政策由社保部門掌握,繳費單位執行。有些單位的人事勞資部門只提供個人資料信息,既不掌握社保政策也不熟悉業務要求,但由財務部門測算基數、增減變動、繳費、結算、列賬,該方式明顯缺少內部分工和內部牽制管理,導致單位整體對社保政策理解不透,使職工利益損失,使單位管理者對保險費認知主要依賴財務人員的講解,云里霧里看不明白,多有疑惑。
當前職工收入調整頻繁,經常有政策性補發工資,有的單位發放補發工資很少計算補扣養老保險費。補發工資計繳保險費全部由單位買單,這實質是職工福利。單位管理者愿意為職工承擔,但是集體的利益蒙受損失。在責權運行監督中財務制度約束監督作用無法發揮。
1.確立社保繳費統籌政策依據的嚴格法律程序
社保部門對繳費項目、統籌項目、范圍、時效、比例等各項主要內容必須有明確的文件,防止任意擴大范圍、濫用時效、擅自擴大繳費項目。現行繳費依據未能賦予應有的法律地位,既無監督標準,也無被賦予法律權限的獨立性監督機構,所以對社保部門的監督實際上是空談。
2.人事社保財政等職能部門之間協同程序法治管理
省級人事管理部門對工資改革不斷出現和變化的政策,提供跟進的社保繳費統籌參考意見,履行法律協同程序,與社保部門共同科學制定可行性決定。各級財政部門對養老保險政策要熟悉掌握情況,善于發現基金管理中存在的真實問題,保證基金安全,保值增值的同時允許法定范圍投資,公開公正評價投資效益,保證基金的良性循環,完善貫徹社保基金的管理法規
3.建立國家級的監察機制,對省級養老保險政策問詢,部門宏觀調控,統籌平衡
省級有關部門無法平衡、解決好的養老保險問題,國家級別的調查組織應深入到社會生產生活中,征詢掌握實際情況。不是單從行政劃分的縱線條,而是從法律程序、民生、財政、保障、主體單位、職工承受橫向聯系網絡來監察。
合理的協作分工要求核定繳費與結算監控部門分管。人事勞資部門掌握維護單位和各類職工的社保權利和義務,這是法律賦予每位職工的。要求人事管理人員具備掌握社保管理政策和規定,依據工資政策和人事信息,測算繳費和統籌數據,尤其是離退休人員相關待遇的執行。財務部門負責收集監督完整會計核算資料、對比變動、支付資金及正確反映單位和個人繳費情況。這樣可以減少社保費繳費的差錯損失、舞弊風險、盲目性,職工利益得到保障維護。
1.財務計算分析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平衡點----盈虧平衡分析法
河北省現行繳費基本政策是,在職人員按繳費工資基數的8%個人負擔保險費,單位按在職人員繳費工資基數的22%與離退休人員的繳費基數的22%之和單位承擔保險費。職工離退休后個人不再繳費,由社保部門統籌支付離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如某單位2015年1月,在職繳費工資 95人 339,177.47元,離退休繳費基數 41人185,173.96元,單位支付保險費115,357.42元,個人支付保險費 27,134.22元,社保部門統籌支付 41人養老金185,173.96元。首先計算平衡系數,在職繳費工資×(22%+8%)+離退休繳費基數×22%=養老金,得到平衡系數(在職繳費工資/養老金)是 2.6。接著計算實際數,339,177.47/185,173.96=1.8317,結果小于平衡系數2.6,說明單位從社保統籌基金受益。再計算受益數額,平衡系數為2.6時的在職人員基數=2.6×185,173.96=481,452.30,與實際在職繳費工資339,177.47相差部分30%的社保費就是收益金額,計算得出(339,177.47-481,452.30)×30%=-42,682.22。可以驗證(115,357.42+27,134.22)-185,173.96=42,682.32。財務管理中通過此法可以掌握單位養老保險整體運行狀態。
2.財務社保費支出優先保障原則,會計科目正確反映
隨著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是常態。對人員工資和社保費應當優先保障。當期拖欠社保費,直接影響退休職工按時領到養老金或者住院結算,給預產期的女職工帶來憂慮,為人員流動帶來不便,工傷職工的權益無法及時兌現等,故不能拖欠。財務資金安排應首先考慮。會計核算使用兩類科目,一類是社保費支出科目,按社保費類別設下級明細,借方核算內容: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負擔比例22%和20%;基本醫療保險費單位負擔比例6.5%;職工生育保險費單位負擔比例0.5%;職工工傷保險費單位負擔比例0.5%。另一類是應付職工薪酬—代扣代繳往來科目,貸方核算內容:基本養老保險費個人負擔比例8%;基本醫療保險費個人負擔比例2%,大額醫保個人每月應繳費10元;職工生育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個人不負擔。借方核算實際與社保部門結算金額。對“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余額日常分析,如是預付款可保留借方余額,如是未付款可保留貸方余額,代扣代繳與實際結算有差額,應分析查找,能退補的退補,不能退補的記賬憑證摘要說明并書面請示主管財務負責人同意后進行處理,往來科目一般不留余額。忌諱平日不察看賬簿,等到年末處理。
3.財務設置登記備查薄對社保部門統籌發放的項目監控信息
單位履行繳費義務使賬簿增加人員支出后,統籌項目在財務賬薄不要求反映,由人社部門對統籌對象管理和發放,但單位應做必要監督,所以對統籌發放項目設置登記備查薄。上述的盈虧分析,就是繳費和統籌對比的結果。當前各項保險費統籌項目有:基本養老保險費統籌基本離退休費、年終一個月生活補助、補發工資等;基本醫療保險費統籌門診、住院醫療,個人負擔超限額部分大額保險統籌,門診特殊病;職工生育保險費統籌產婦順難產定額補助;職工工傷保險費統籌工傷職工醫療費、傷殘津貼、伙食補助等。
4.財務審核社保費要求憑據真實完整,變動資料齊全,正確處理職工與集體利益
財務記賬憑證審核,所附原始憑證應有社保費專用收費票據、社保費計算單、養老金發放結算單、退休審批表、核定工資表、聘用合同書、補發工資表、個人補繳保險費計算表等,依據上月簿記繳費可測算出當月繳費,發揮財務監督審核作用。尤其補發工資應繳養老保險費按個人計算收回。無法收回部分應列支專用基金--職工福利基金,不允許列費用擠占國家利益。
社會保障卡是每位在職、退休職工各類社保信息的匯集使用卡,亦是銀行借記卡。卡內各項社保信息分口控制管理,社保信息之間不允許共享。銀行無法操作社保信息,醫保業務無法操作養老保險業務。張家口市目前退休人員每月養老金使用的是它,個人賬戶醫保費也使用它。社保卡及時明確明晰個人動態完整社保信息和政策是完善社會保障管理事業的又一進步。
[1]江火林.完善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之我見[J].就業與保障,2011,(8).
[2]彭志庭.淺析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J].東方企業文化,2013,(3).
[3]周寶妹.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的構建與完善[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4,(10).
[4]謝星.對事業單位社會保險改革的幾點思考[J].今日科苑,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