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俊林
(山西省繁峙縣繁峙二中)
數學教師具有創新意識是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有很多不足,數學教師必須要擁有創新意識,擁有創新式思維及授課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方式上進行突破,摒棄以往舊的觀念,建立創新式教學原則。
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一個有關“同類項”的教學內容。例題內容為:小明有長為a 寬為b 的長方形,邊長為x 的正方形棱長為y 的正方體各2 個,小剛有同樣的圖形各5 個。兩人合起來正方形的周長、長方形的面積和正方形的體積各是多少?有幾種算法?對于這一問題,首先應提問學生讀完這個題目后心中有什么解題思路,這道例題涉及的相關數學知識,讓學生大膽發言。然后再為其解答,這樣不僅可以調動課堂活躍的氣氛,還可以養成學生思考和總結的能力。其次就要讓學生獨立完成列出代數式:
(1)C正方形=2×4x+5×4x 或(2+5)4x
(2)S長方形=2ab+5ab 或(2+5)ab
(3)V正方形=2y3+5y3或(2+5)y3
然后引導學生學習同類項的概念,用合并同類項的方法作答。此題講解完之后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并讓他們自己找到一些有關同類項內容的數學題進行自己解答或者用語言舉一些相關的例子,這樣會提高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避免數學課程的枯燥乏味,讓中學生更好地學到知識并掌握知識。
同常情況下,教師在長時間教學中會養成一種教學習慣,正所謂熟能生巧,再加上常年教學,會導致教師逐漸失去對教學方式的創新,這樣,就會使老套的教學方式貫穿教師的教學路線,使授課教師產生一種固有的講課風格。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長期教學,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的特色,發揮自身特長,讓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得到不斷改善,這樣才能帶給學生新鮮的想法和活躍的思維。
興趣來源于思維,而思維又來源于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提出恰如其分的問題,讓學生動腦想一想,培養學生的跨越性思維。問題要提得適度,既要保證問題是學生想要了解的,也要保證通過思考學生有能力做出回答。不要問一些枯燥乏味或者高深難懂的問題,以免減少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用數學圖形作為語言與學生交流,既能顯現數學知識的廣泛,又能體現數學的奧秘。學生都具有較強的求知心理,這樣做會增加他們的好奇心。
例如,在初中數學講到相似圖形時,提出這樣的問題:觀察圖中的相似圖形有什么特點,并畫出一組相似三角形。
對于這個問題,首先可以讓學生觀察一組相似圖形,讓他們通過語言來描述相似圖形的特點,然后再找幾個學生作出相似三角形并給出正確答案。
要想讓學生自覺地探索知識,一定要改變在課堂上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聽課為輔的關系。在課堂上,教師要用引例的方式告知學生這節課學生要去學什么,并通過引例讓學生去總結。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投入學習中去,也有助于提高中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能力。
例如,在圓O 上,任取三個點A、B、C,然后順次連接,得到的是什么圖形?這個圖形與圓O 有什么關系?
解答此題時可以先讓學生在圓中畫出三點,并連接。這樣學生很容易觀察出是三角形,并由此告知學生這個三角形是這個圓的內接三角形,于是便引出了內接三角形的概念:如果圓O 上有三個互不重合的點A、B、C,這三點構成的三角形叫做圓O 的內接三角形。
從質疑出發,鼓勵學生培養批判性質疑的思想。科學證明,許多發明與創造都是從質疑開始的。特別是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的錯誤以及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由于失誤而出現的錯誤,鼓勵學生用于提出質疑,并大膽給出正確觀點。我經常鼓勵學生的話就是:不要害怕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更不要害怕大家歧視你的觀點,只要你有說服大家的理由,你就是正確的。只要你們有疑慮就要勇敢地說出來,并且去實踐,去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這是中學生培養創新能力所必備的素質。
總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極其重要,也是當今創新教育中的重要話題。就學校教育而言,數學教學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之一,而且學校領導也在如何培養中學生數學創新能力這一領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對于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得到了高度重視。由此可見,找到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在數學教學中發揮了主要作用。
黃中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師道:教研,2014(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