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秀
(安徽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在從事職高英語教學工作十余年的時間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學生難教、老師更難當。教師難當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如,有的學生英語單詞的積累已經達到了1000個以上,有的學生連50 個都不到……如果我們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統一的要求勢必造成這樣的結果:要求高了基礎差的學生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降低要求的話基礎好點的學生會覺得太簡單、沒有興趣。
那么,如何改變這種教學現狀、讓我們的教學更有效呢?在十余年的職高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分層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當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如果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能給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會有進步、有提高的。下面我來闡述一下分層教學在職高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通過對一個班學生的觀察,結合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測試以及學生的“自我認定”,我一般會將班上的學生分為A、B 兩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具備簡單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所以為他們制訂的目標是:掌握教材中所有知識點、培養聽、說、讀、寫綜合運用能力;發展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英語自學能力,為他們的自主學習及以后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B 層次的學生來說,他們基礎薄弱、對英語不感興趣甚至對英語這門課產生了焦慮、畏懼的情緒,所以,讓他們掌握教材中最基礎的知識點、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以及讓他們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對同一個班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在上新課之前我一般會布置預習任務,預習任務也會分層。例如,在預習生詞的時候,一部分學生只要求認讀黑體字單詞,另一部分則必須認讀所有的單詞。預習閱讀課文的時候,對于B 層次的學生只要求他們完成課文填空題,A 層次的學生不僅要完成課文填空,還要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回答幾個Wh 開頭的問題,而且問題的類型也是多樣的,既有close-ended 的問題,也有open-ended的問題。
在進行課堂教學中,practice 的環節也會運用到分層教學。例如,講解課文中出現的詞組的用法時,B 層次的學生要求他們能掌握教材中的句子,理解教師講授的例句,A 層次的學生不僅要熟記例句,還應該能夠舉一反三,在不同的語境里靈活應用它們;在做冠詞的語法練習時,B 層次的學生能完成冠詞專項練習,A 層次的學生要求他們熟背定冠詞和零冠詞的語法規則并掌握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序數詞前面有時候可以用不定冠詞表示又一、再一的意思)。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基礎差點的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成績,基礎好的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課后的鞏固與復習也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應該布置不同的復習任務。例如,在上完基礎模塊上冊Unit 6 Seasons 這篇閱讀課文以后,我給B 層次學生布置的復習任務是背誦課文中描寫四季的段落;A 層次的學生是復述文章并能夠描述自己家鄉的四季。這樣既能保證復習效果,又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而對學生的評價卻用統一的標準或簡單地用一張試卷來衡量的話肯定是不科學的。因此,學生的評價也要分層,并注重對他們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基礎,結合平時的練習、作業、課堂上的表現以及平時的測試對他們進行評價(看他們是否能達到為他們制訂的學習目標)。例如,在課堂提問和布置作業的時候我會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同一個題目時則對他們做出不同的評價標準,這樣既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又能促進他們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職高的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學習習慣和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選擇,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和提高。然而,分層教學對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管理也是個很大的挑戰,分層教學意味著教師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測試以及對教學情況的反饋中。但是只要看到我們的學生不斷地進步,教師的辛苦付出也是值得和無怨無悔的。正如亞里士多德說過的那樣“The roots of education are bitter,but the fruit is sweet.”
高靜.降低職高生英語課堂焦慮策略探討.中等職業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