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香
(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
隨著新課標教學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職業中專的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積極的教學觀念,掌握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下是本文對新課程背景下高職數學教學策略的幾點探索研究,僅供參考。
新課程改革以來積極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發展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即使是相同的內容,他們所產生的感受也不相同,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能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能夠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剛開始上課時,有的學生就將教學內容說出來了,會在一定程度上打亂教師的教學計劃,針對這一情況,教師不能自亂陣腳,而是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問題,利用這一課堂生成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拋物線方程”時,在教授定義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什么樣的方程是拋物線方程呢?”此時馬上就有學生回答:“y2=±px”“x2=2py”,教師不能因為學生能馬上回答出來就亂了方寸,而是要馬上改變教學計劃,進一步提出問題:“你們說得很好,但是你們知道拋物線方程是怎樣得來的嗎?”經過這一問題的引導,學生就可以沿著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不但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同理,在課堂小結時,也可以轉變原來的計劃,而是讓學生自己總結。比如提出這樣的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習了哪些知識?請你們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由此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和概括,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知識抽象難懂,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應化整為零,最大限度地降低知識難度,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這也正符合新課改的核心理念——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例如,在教學“兩個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時,首先要出示具體實例,要求學生自主發現判定的方法,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分解重點和難點,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具體步驟如下:(1)通過對二面角的復習引入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2)根據數學模型給出兩平面相互垂直的定義。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定義的印象,要求學生列舉兩平面互相垂直的實例,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怎樣判定兩平面是否垂直,鼓勵學生寫出判定的步驟與過程;(3)讓學生觀察教室門和地面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歸納門框與地面垂直的依據,從而引出相應的判定定理,并指出證明過程;(4)對之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利用判定定理解題的關鍵在于:在一個平面內找出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鼓勵學生動手制作模型,觀察模型面和棱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對定理的應用能力。制作模型過程如下:先讓學生拿出一塊正方形的硬紙板,將其剪成相應的圖形;指導學生觀察紙板所形成的面與面、線與線、面與線之間的關系,并陳述理由,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以下結論: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C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ACD。當學生完成證明之后,對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總結,并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不但可以鞏固學生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在傳統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加強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之間的有機融合?!备呗殧祵W知識比較抽象難懂,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單純依靠教師的語言講解難以將問題闡述明白,這就需要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多媒體技術直觀形象、圖文并茂、聲形兼備,可以將文字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營造多樣化的教學氛圍,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在教學幾何知識時,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借助實驗講解的方式進行引導,其過程復雜而繁瑣,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良好的動態性特征將各種圖形直觀呈現出來,并借助幾何畫板功能,讓學生更為清楚地觀察圖形之間的變化,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數學是一門抽象、深奧的學科,需要教師和學生深入探究,為此,數學教師要深入領會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自主探究,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嚴先元.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