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玲
(長治文化藝術學校)
所謂的腔詞關系是指:在統一的內容架構中,唱腔自行規律與唱詞自行規律的結合關系。這種結合關系主要體現在旋律、節奏和結構等幾個方面。
唱詞的功能是表達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揭示思想感情和人物的個性。因為唱腔是以表達人物情緒為主,以旋律的流動來展示人物性格,環境氛圍等。因此,唱詞,是說唱音樂的基礎,它不僅代表了人物,敘述了故事,闡明了思想,表達了感情,也為音樂的進入和結合提供了文學基礎和表現空間?!皠忧榈亩巫釉牡脑~兒。”就是對詞的作用的最好描述。
唱腔,依托唱詞而構建的聲音體系。它包括了曲牌與板腔的選擇和發展,也涵蓋了不同曲種的地方特色?!坝星ё內f化的唱詞,就有千變萬化的唱腔?!睋Q言之,不同曲種的本質區別就是唱腔音樂。
“相順”是指在統一的范圍內,腔與詞的運動慣性相協調,雙方的兩條線都始終保持各自相對完整和完美。
“相順”是腔詞結合的正常狀態和關系。在這個關系中,腔和詞都保留了自行規律中的相對獨立性和相對完美性。所以,從完整的形式上看,它們的表意功能和表情功能都得到展示,簡單地說,“相順”的腔詞關系就是“易懂、好聽、動心、化心”。
荀子在《樂論》這本書中是這樣說的:“夫聲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薄叭肴恕笔侵父腥竞透袆尤诵?,“化人”是指受影響后產生的效果?!昂枚秃寐牎笔侵阜椒ê褪侄?,腔詞之間的有機結合就是手段,“懂得”和“好聽”是人們接受作者意圖的前提。試想一下,懂不得又難聽的作品何以留得住人?那就更不要說“動心”和“化人”了。
在一個腔和詞都相順的作品中,腔不害詞,詞不害腔。互不相損害的運動狀態是指唱腔的升降、曲直、輕重和長短,能主動地與唱詞的字調(四聲)、語調(旋法走向)、輕重和頓逗等因素的步調相適應一致,使得唱詞能夠聽懂。
“相被”就是指在統一的內容范圍內,腔詞雙方的運動規律產生了頂撞和妨害。其中,必有一方要受到另一方的影響,產生蹩腳和不完美的感覺。
1.唱詞的自行規律受到腔的干擾。單獨的聽,雙方均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但結合以后則腔害于詞。唱詞由于受到行腔的影響,產生了“倒詞”或音節上的輕重倒序,再或者腔節上的結構混亂。聽覺效果有了腔不達意、支離破碎、難懂又難聽的感覺。
2.唱詞犧牲自行規律,刻意去死從唱腔,粗聽粗看都挺好,實際上唱詞發生了文理不通又不順,失去了文本美。民間的藝人在創作文本時,受自身條件的局限,經常依據腔作詞,大概意思對頭,缺少雕琢,這種情況很普遍。
3.唱腔不能按自行規律行走而死套唱詞,腔調渲染性被削弱,聽起來不順當,缺少美感,這是“詞害于腔”的結果。
1.在統一的內容下,腔詞雙方均保持相對獨立、完美的走向,不要因噎廢食,走向偏頗。
2.唱腔應主動地、有條件地服從唱詞,不是無條件的。
3.在盡可能讓受眾聽懂唱詞的前提下,盡量給唱腔松綁,以發揮其自身的情緒表達功能。
4.在已經有了“相背”的情況時,盡量以換腔就詞兒的方法解決,實在不行的話,換詞就腔的辦法也可以試試。
地方語言是形成曲種的重要因素,是戲曲音樂中的關鍵所在。
戲曲藝術中的咬字和吐字是演唱者首先要遇到的兩大難題。咬字和吐字在戲曲和其他曲種的演唱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演唱的必要手段,與之相關的字正腔圓則是它最終的目的。字正腔圓的效果才能引起聽眾的愉悅與美感。
依字行腔、字正腔圓是戲曲音樂及創腔美學的宗旨。字正與腔圓兩者的關系,體現為字正是基礎,腔圓是好聽悅耳。如果僅注重其中的一項或只注重吐字、咬字,而沒有依字行腔。那就不能稱之為戲曲藝術了。
“腔圓”在創腔上和演唱中唱得悅耳動聽,富有美感,它有助于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的進一步加強。創腔上的“腔圓”并不完全等同于演唱上的“腔圓”,并不包括音色圓潤的意思,它是指唱腔的旋法合乎自行規律的圓滿流暢進行。
“腔圓”是和“字正”聯系在一起的,如前面所說,字正是前提,腔圓是升華。腔詞相順的結合原則永遠是我們創腔者和演唱者都要遵循的原則。
戲曲演唱于創腔通過“依字行腔”和“以腔帶字”這兩種辦法達到“音樂旋律化的字正”的方法有以下幾個要素:
1.詞語曲的關系不是內容與形式要求后者服從前者的關系,不是唱詞字調決定旋律走向的問題,更不是旋律單純的隨字調升降而起伏。
2.戲曲音樂中要把字調的因素和情感表達,即依字行腔和以情帶聲的結合起來。這時,感情的抒發應該起到主導作用。
3.戲曲音樂在演唱時,要注意保持其具有典型特色的特性音調,就是盡可能地保持原曲種的風格不變。如果唱詞字調與特性音調發生沖突,不要被字調困住,可采取依腔帶字的方法來處理。
[1]王宇琪.關于上黨曲藝音樂理論研究的思考[J].內蒙古藝術,2007(01).
[2]項陽著.山西樂戶研究[M].文物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