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丹
(江蘇省錫山中等專業學校)
課程建設的目的,在于從課程建設方面推動學校各專業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群、課程體系的進一步改革,全面加強教學建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本文著重闡述通過課程建設,促進專業團隊的發展。
隨著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工作的推進和發展,我校精品課程數量逐年增加,質量不斷提高,通過持續建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有效地帶動了其他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在教學改革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動課程質量不斷提高。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普及面占專職教師的70%-80%。
課程建設體現了以下特點:內容的前瞻性、形式的多樣性、載體的立體化。課程建設的主要措施有:造就名師團隊;收集、整理教學資源;與教學科研相結合;形成一批高質量教材;結合教學技術的改進和教學制度的完善。我校信息技術學科在專業建設中一直以課程建設為抓手,提升專業內涵建設,其中兩門主干課《Flash 動畫制作》和《Photoshop 圖形圖像處理》已全部成為無錫市精品課程資源。
我校課程建設有規劃、有措施、有成效;能夠跟蹤市場變化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校企合作開發專業課程;優先選用國家規劃教材,與企業合作研制校本教材;能夠有效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建有數字化共享資源。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促進了信息技術學科專業團隊的發展。以課程建設為契機,抓好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借助平臺,點面結合,資源共享,促進信息技術學科其他課程共同發展,提高了教學質量。
課程建設的目標是團隊的前提,團隊動態取決于團隊需要實現的目標和每名團隊成員的個性,讓團隊專注于核心優先事項,從而由外向內形成統一。根據個人的特長制訂一份任務明細,言簡意賅地陳述團隊為課程建設工作而存在。
通過制訂科學的課程建設規劃、構建以課程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模式、建立課程責任制、制訂課程評價標準等手段來促進專業團隊的發展。教師是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主體,唯有教師專業團隊素養的提高,才能確保課程的順利執行。團隊建設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團隊精神。這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就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后而推動團隊的高效率運轉。團隊精神更強調組員個人的主動性,合理利用每一個組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團隊中每一個組員都要負責,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負責。團隊成員的技能是相互補充的,把不同知識、技能和經驗的人綜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補,從而達到整個團隊的有效組合。團隊的結果或績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課程的建設工作。
2.團隊合作。課程建設需要團隊合作,個人的成功是暫時的,而團隊的成功才是永久的。成功靠團隊共同推進,每個成員一定要明白,團隊的利益、團隊的目標重于個人的利益和目標。
3.團隊士氣。沒有士氣的團隊,是缺乏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的,而士氣旺盛的團隊,無論任何環境,遇到任何困難,都是無往而不勝的。團隊需做到五個統一:統一的目標、統一的思想、統一的規則、統一的行動、統一的聲音。最重要的是,課程建設過程中,團隊成員間要相互溝通與協調,讓建設工作統一有序,使整個流程合理銜接,每個細節都能環環緊扣。
4.優秀的團隊管理者。團隊管理者心里始終要裝著組員,支持組員的工作,關心組員的生活,用管理者的行動和真情去感染身邊的每位組員,平時多與組員溝通交流,給組員以示范性的引導,捕捉組員的閃光點,激發組員建設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沉下身去和組員融為一體,讓組員參與管理,給組員創造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形成一種團結協作的氛圍,讓組員感到家庭的溫暖,在這個家庭里面分工不分家,有福同享,有難同擔,個人的事就是團隊的事,團隊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對待每個人、每件事都要認真負責。
5.合理的激勵考核。人都有惰性,一個團隊組織要想保持持久的動力與活力,就必須要引入競爭機制,同時,一個團隊在從不穩定到穩定的發展過程中,必須通過激勵考核,優勝劣汰,獎優罰劣。
6.系統的學習提升。創建學習型組織。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決定未來,自上而下,組織成員每一個人要有一種學習的動力與渴望,保持決策的先進性、前瞻性。打造學習型個人,為團隊個人提供學習和成長的平臺,打造學習的良好氛圍,讓成員外出進修,從而營造一個人人學習的好風尚。
課程建設最終目的是實實在在地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使學生獲得相關知識和技能。只有以課程建設為切入點,不斷推進專業團隊的建設和發展,從精心設計教學、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結合區域特點、突出實踐環節等措施,才能加強師資隊伍及教學團隊的建設。
[1]馬樹超.高等職業教育跨越·轉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4-126.
[2]李懷湘.高職課程改革與“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J].職業與成人教育,2009(03):114-115.
[3]陳義.關于高職課程改革中教師若干問題的思考[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