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業
(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2014 級研究生)
創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也一直在提倡建立創新型國家,提倡各行各業各領域都要不斷鉆研,不斷創新,但是創新需要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在教育。所以,教育領域的創新一定要走在全社會的前頭,為建設創新型社會提供智力支撐。
互聯網在中國興起已經有二十多年,特別是近十年來,中國的互聯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今年的兩會上,先后8次提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并提出了“互聯網+”的新概念,“互聯網+”在中國的迅猛發展,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也給各個行業和領域帶來了機遇、希望與挑戰。
在這波互聯網發展的浪潮中,教育行業仿佛成了一個堡壘,受到互聯網的沖擊并不是很大,很多學校的課堂還停留在傳統的課堂上,上課就是老師在課堂上教授教材上的死知識,還在提倡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但在信息化社會,信息來源很多,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不僅僅限于課堂,限于書本,如果不正面面對互聯網對教學的沖擊,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慕課開始出現并迅猛發展,這是一種全新的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展于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隨著慕課的興起,課堂不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課堂上的老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隨時隨地地進行選擇性學習,學校將不再有邊界,這在不久的將來將顛覆并重塑我們的教育系統。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說:“在線課程模式無疑將引發‘學習的革命’,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學方式帶來深刻變化。”在他看來,“一個最顯著的變化將是,翻轉課堂從以教師為中心真正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而這時,如果老師還以傳統的講授、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學生將用“眼睛和耳朵”投票。
筆者認為“互聯網+”時代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在思想政治課上,有以下幾點:
對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基礎工程。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我們民族的未來,是承擔跨世紀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他們成長的重要時期,加強德育工作,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將對其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也將促進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為搞好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思想政治課和其他課程有著很大的區別,這是一門專門的德育課程,是塑造學生思想,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課程,是讓學生認同并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課程,而這些意識的形成和社會息息相關,單單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無異于閉門造車,所講的理論讓學生感到無用,更談不上接受和踐行。
“慕課”之所以這么重要,是因為技術的發展在推動社會的變革,是因為“慕課”技術本身具有強大的優勢,讓傳統的教學模式的許多破綻暴露無疑。慕課的出現,讓我們認識到學習不僅僅只能在課堂上進行,學習的知識也不僅僅是書上的知識,慕課的興起,使學生可以借助于網絡隨時隨地地學習,而老師也可以借助于網絡,充分利用網絡優勢資源,利用和創建內容和形式都很新穎的慕課課程進行教學,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我國,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都設置了系統的思想政治課程,國家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全世界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中國所獨有,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十分重視這方面的教育。我國領導人曾指出:“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
互聯網的興起對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的不僅僅是沖擊和挑戰,還給我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技術支撐,我們的教師要敢于面對這些挑戰,鑒于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地位和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可以先從思想政治課入手,想辦法,找出路。
總之,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教育行業也不能置身事外。教育工作者必須能夠順應互聯網發展的潮流,抓住“互聯網+”所帶來的時代機遇,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在教學一線形成教學改革突破口,實現教育教學的創新,相信我們離一直大力倡導的創新型社會就真的不遠了。
[1]李志剛,葉正旺.高師院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02).
[2]佘武,胡曉霞.淺議高師院校教育信息化工作[J].中國高教研究,2004(05).
[3]朱連生,王紅梅,劉晴晴.基于社會需求導向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6).
[4]程偉.高等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深刻的觀念變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