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萍
(江蘇省金湖中等專業學校)
在中職教育中,電子電工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特征都比較顯著的學科,既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信息,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的提前預設與課堂的動態生成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備之有方,導之有術。意指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課前的精心準備與課中的有效引導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何備課可謂之有“方”?怎樣引導才能稱之為有“術”?本文結合電子電工專業特點,對“備導整合”構建高效中職專業課堂進行了認真思考與研究。
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生相比,存在一定不足,如認知能力差、基礎知識不扎實等,但同樣他們也具有很大的優勢,如思維活躍,有較強的模仿和領悟力,對當前一些輕松的熱點與焦點話題了解得更多,等等。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中職專業學生的現實情況,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細化教學內容,形成版塊化教學,每個版塊由預習到講解再到學生理解控制在20分鐘內,然后穿插一些輕松的話題,如時政新聞、寓言故事等,調節學生情緒,再進入接下來的版塊。一節課只講兩至三個知識點,消減學生的課堂壓力。
以“交流電相量表示法”一課為例,由于該節內容復雜,又涉及畫圖、幾何運算等多方面知識,所以課前要讓學生自己預習,制訂預習提綱,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這樣講解起來他們就不會覺得很突兀。上課后5 分鐘內,讓學生先“熱身”,即按照預習提綱去書本上找相關內容,不強調學生是否理解,只要找到即可,做好標記然后進入授課階段。將“相量圖表示法”作為第一版塊,通過預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其步驟,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一起閱讀加強印象,并可以鼓勵一到兩名學生進行板書,教師對照步驟邊畫、邊演示、邊講解;進入第二版塊教學,教師給出兩個例題,讓學生將相量圖準確畫出,與第一版塊共用時15 分鐘。然后是學生練習時間,五道練習題,分別邀請五名學生進行現場板書演示,其他學生在臺下同步進行,教師進行巡回指導。教學至此,學生略感緊張與單調,教師以幽默風趣的點評調節課堂氣氛,然后進入“相量加法”版塊,再通過自然銜接,無痕轉入到“相量減法”版塊,最后為學生布置作業,整個教學完成。從學生課后作業情況來看,這種課堂設計效果良好,收獲頗豐。
面對專業性很強的知識,學生有時會摸不著頭腦,不知怎樣學習,也不知怎樣思考,這時需要教師給予啟發性引導,可以通過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還可以通過假設結論讓他們主動去探索求證,讓他們的學習更具方向感和針對性。如在學習“安全用電”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從電的危害這個“反面”進行啟發:電能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危害。(多媒體播放幾例電氣事故)同學們想一想,這些事故的原因在哪里?哪些因素可以影響觸電傷害程度?從與“安全”用電截然相反的問題入手,學生的頭腦中先形成用電“不安全”會造成諸多危害的印象,那么“怎樣用電才是安全的”這一想法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帶著這種目的性很強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很快就會找到正確的答案。
當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之后,如何讓他們去進行自主探究,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不斷的發現與解決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成為關鍵,教師此時給予學生探究性引導非常重要。如在學習“射極輸出器測量”時,進入實驗階段后,學生按照操作步驟將輸入、輸出的電阻以及電壓放大倍數的實驗數據檢測出后,教師進行探究性引導:
(1)IC、IB、IE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學生討論后發現三者存在著“IE=IC+IB”的關系。通過分析該實驗與三極管原理結論相同。
(2)三極管發射極表態電位VE與集電極表態電位VC存在怎樣的關系?
兩者差在0.7 V 左右。
(3)三極管在交流狀態時發射極表態電位Vo 與集電極靜態電位Vi 兩者的關系是怎樣的?
幾乎相等。
(4)為什么會出現幾乎相等的情況?
此時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最后達成統一結論,從輸入回路交流通路中可以發現:
Av=Vo/Vi=Vo(Vbe+Vo)≈1
(5)是否能夠從中將射極輸出器特點總結出來?
學生討論后認為:從已測數據中可以得到射極輸出器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同相。
以問題為引,讓學生逐漸深入探究,最終自己得出結論,不但能夠讓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心理得到滿足,還能夠讓他們享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在不斷的成功中建立起強大的自信。
如同精心預設與動態生成是課堂教學無法分割的整體一樣,中職電子電工專業高效課堂的構建,不但要“備有方”,更要“導有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科學備課與合理引導同樣重要,只有通過兩者的優化整合,才能夠讓學生在專業性很強的電子電工學習中夯實專業基礎,學會獨立思考,并在實踐中實現創新與發展。
[1]甘宏波.淺談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學生的專業見習在其中職教育中的利與弊[J].卷宗,2015,5(06):152.
[2]張翔.中職電子電工專業的有效教學方法探討[J].儷人:教師,2015(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