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作為我國社會出納人才的一個重要培養基地,中等職業學校應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合理地改革、創新當前的出納實務課程教學方式,通過強化同企業崗位技能要求之間的對接等方式來實現出納實務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與水平的同時確保其專業技術優勢能夠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如何促進出納實務課程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是當下每個中等職業學校以及出納實務課程教師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
出納實務課程是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中的一門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的專業技能課程,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可以在課程的教學中理解、掌握出納的相關理念、方法以及技能,親自解決實際出納問題能力的提升來給日后從事出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出納實務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包括:
學生在出納實務課程的學習中能夠全面了解并掌握出納核算的相關理論、知識與方法,對出納崗位的職責做出充分的認識,并懂得熟練應用銀行結算、現金管理業務等出納方面的基本知識來解決實際中的出納問題,為學生學習其他會計專業課程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
出納實務課程的教學要求能夠讓學生形成辦理現金收付、銀行結算等相關業務的工作能力,可以依照業務要求進行各種原始單據、出納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掌握現金與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流程,能夠識別人民幣真假并且對人民幣進行熟練地計算與清點,方便學生日后出納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出納實務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對學生仔細的態度與客觀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做好培養,促使學生形成踏實認真的工作作風和為企業提供文明服務的意識,樹立起學生嚴于律己、誠實守信、客觀公正、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
一方面,師資隊伍的人員相對不足。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學生的人數大大增加,原來學校的專業教師不能滿足教學需要,這就使學生、教師之間的比例出現了嚴重的失調。另一方面,師資隊伍的質量有待提高。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大多為應屆畢業生,在出納實務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調研工作不足,對企業實際需求、學生需要掌握的崗位技能等現實問題缺少全面的了解,難以適應實踐性強的出納實務教學的要求。
目前,我國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在出納實務課程的教學中大多采用的還是教師單方面講解知識、學生被動接收的傳統模式,實踐性的教學內容相對缺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的自主思考、操作的時間與空間不夠充足,落后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單調枯燥,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甚至出現了玩手機、睡覺、看小說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真正達到預期的出納實務課程的教學目標。
目前,我國一些中等職業學校所使用的出納實務課程教材中雖然包括了出納概述、銀行存款、現金業務等的處理與記賬,但是對于數字碼書寫、點驗鈔等內容涉及較少,且選用的教材存在著理論知識偏多、實踐操作不足的情況,同時一些教師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種種因素都造成了出納實務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實際應用、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到位,導致所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真正適應出納工作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的推行要求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在考慮企業用人需求的同時給予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充分的重視,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將其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當下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在教授學生出納實務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應當注重對學生思想動態的把握與引導,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使其認識到出納工作的重要性,并樹立起良好的法律道德意識和優秀的人文素養,確保學生在出納工作中能夠真正融入社會并服務于社會。
教材的合理性是出納實務課程教學效果提高的必要條件,考慮到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培養技能見長的應用實踐型人才,因此在教材的知識結構方面需要更注重教材內容的實用性,確保理論知識的適度,盡量增加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實踐操作過程等訓練方面的內容。在選擇教材時還需要注重教材語言的通俗易懂與教材知識的靈活生動,使教材能夠對出納的相關知識、技能進行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介紹,從而給教師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創造有利的條件。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與實際情況綜合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來輔助教學。一方面,可采用角色體驗法。教師可在出納實務課程教學時結合行業特色和專業背景創設出直觀生動的仿真工作情境來供學生體驗。例如,在講解《現金結算業務》中的提現業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簽發支票、取款、辯證憑證等環節的角色模擬,在增強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使其理解、鞏固了知識,并掌握了實際應用知識的方法。另一方面,可采用自主學習法。教師可對一些較為簡單的教學內容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借助團隊、小組的形式自主學習。例如,針對票據打印軟件的教學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互助學習小組并自主開展“票據之星”等相關軟件的操作,使學生在合作討論交流中獲得思維的開拓,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合作、創新以及探索問題的能力。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企業管理模式的升級促使會計等相關政策、準則、管理模式的變化,并且給會計出納人員的專業水平、綜合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出納實務課程教學中,必須正視并認真對待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之后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的指導下從教學理論轉變、教材的合理選用、教學方法的創新等多個方面采取有效的策略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實現教授學生專業知識、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下的市場需求,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出納人才。
[1]李彩.完善高職高專出納實務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12):184-185.
[2]黃玉鶯.運用模擬教學法實現《出納實務》課程一體化教學[A].中國職協2014 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4(6).
[3]黃性清,柳清.基于工作過程的《出納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思路探析[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10):206-207.
[4]李華.高職會計專業實踐主導型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出納實務》課程“三維遞進式”教學模式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3(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