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平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蠡口中學)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最有效的內在動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對調動其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有著重要的作用。故身為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創造一個能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和愛好的條件。這樣,學生才能以科學的態度、堅強的毅力,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從而獲得知識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興趣有很多途徑和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呢?我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對于剛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他們充滿了好奇,好奇作為學生思維的先導,是中學生思維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好奇心,能使人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而初中生年齡小,抽象思維尚未形成,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后會發現學習物理較困難。為了克服這一困難,在實際教學中形式要新,要精心創設情境即融知識性于趣味性之中,寓教于樂,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再次點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成功的起點,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精心創設情境進行引導和激勵,并不時地設置懸念讓他們的好奇心得以保持,這樣就能使他們更想深入地探究下去,從而更專心地學習,對教師來講更是事半功倍。
例如,講授《光的折射》時,可先創設以下情境:透過老花鏡看緊靠鏡子的物體,顯得比原來怎么樣?透過老花鏡看遠處物體,物體又會怎樣呢?透過圓形金魚缸看缸里的魚發現魚會變大,透過裝滿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發現筷子會在分界處折彎,這又是為什么呢?這些都是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知道的現象。又如,在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可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到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鼻子,人站著不動,然后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捏一把汗,生怕擺球會碰到老師的鼻子。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這讓學生特別好奇。通過這些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來,瞬間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在教學中只有不斷依托物理知識本身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學習既有用,又有趣,又好玩,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這樣就為下一步解決“為什么”做好準備。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生動風趣的語言能使課堂有聲有色,更能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去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知識的感染與熏陶,進一步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我開學第一次給學生上課時,首先會和學生做一個有物理意義的互動小游戲,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學生對我有一種親切感。并告訴他們我的小名叫新有,從今天開始,我們是新的朋友,而且天天都是新的朋友,希望大家能喜歡我以及我的物理課,大家只要對我和我的物理課有了興趣就能很輕松地學好物理這門學科。通過這一互動,學生對新教師的教學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愉快的笑聲中,我已為隨后的教學做好了情感準備。再如,教學《液體壓強》,快下課時,我演示了一個實驗,并學著班級一位調皮的學生的口氣說:“現在讓我這位鼎鼎大名的魔術師給大家露一手。”然后用剝了殼的熟雞蛋堵住廣口瓶口,實驗前手輕輕用力,不能將雞蛋完整地壓入瓶內。再將點燃的棉球扔入裝有細沙(防止燒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將該熟雞蛋塞住瓶口,待火熄滅后,觀察到雞蛋“嘣”的一聲掉入瓶內。現象妙趣橫生,引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學生急于想明白其中的奧秘,我卻繼續學著這位學生的口氣說:“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從你們的眼神中看到了疑惑,對不對,請大聲說對。”學生異口同聲說對,我卻用無可奈何的語氣說:“已經到了下課的時間了,請大家自學下節課《大氣壓強》內容吧。”這樣既引申了課堂所學知識,又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還有“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的魅力,給學生以意猶未盡之感,使學生在課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探索精神。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它猶如和風細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從而使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持之以恒。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物理教學中教師采用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更易于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喜歡親自動手做實驗是中學生的又一大心理特點,中學生獲得新知識常要借助具體的實際經驗作為支柱,積極動手是學生積極思維的一種表現。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設計探索性實驗,要讓學生多動手,讓他們自己動手發現實驗結果,體驗成功的樂趣。就算實驗失敗,也可以讓他們認識到做錯實驗的問題所在,以后不至于犯同樣的錯誤。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和實驗素養。
例如,在講生活中的透鏡,我安排了自制照相機模型,簡單易做,讓學生從自己的成果中體會照相機的成像過程及成像性質,體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加深了印象。例如,在講授安全用電時,腳下踩著絕緣板,讓學生用一只手接觸火線。很多學生都心驚膽戰,生怕自己會觸電,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再如,在講到分子間存在作用力時,可以取兩塊鉛塊,將鉛塊的表面刮平,用力擠壓,松手后發現兩塊鉛居然粘在一起了,于是請一位學生站在凳子上拿著鉛塊,另一位學生在另一塊鉛塊下掛鉤碼,驚奇地發現居然掛了幾十個鉤碼,兩塊鉛也沒有分開,這時學生就會很好奇,急于想知道是為什么。于是老師借機馬上講解這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學生在驚呼聲中就將此堂課的物理知識牢牢記住了。平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經常采取生動有趣的實驗教學代替簡單的概念講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增加“實用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的要求。電腦和網絡的廣泛應用,使教學手段日趨現代化,多媒體在學生自主創新學習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學生在思考物理問題時,理解是關鍵,由于學生的思維往往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識一時理解不了,又加上學生的生活圈子比較小,知道的東西往往也比較少,所以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我們這時巧妙地借助多媒體,把一些抽象的材料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大家看,可以把靜止的畫面通過處理設計變成生動活潑的畫面。如,講電磁繼電器的原理和應用,汽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可用多媒體課件展現整個實驗過程,并動態地模擬電磁繼電器和汽油機工作的整個過程,又如,聲音如何以聲波的方式傳播,以及電流的形成和流動,光的反射、折射,透鏡成像規律等都可以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將變化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既能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內涵的理解,又能激發學生本能地深思,可以達到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孔丘語:“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由此可見,興趣對于學生學習極其重要,總之,我們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使教師的教學不再煩累,使課堂對于學生而言有所期待。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激勵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而良好的學習成績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