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敏
(河南省濟源市教師進修學校)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中包含著生動豐富的文字美,變化有致的結構美,尤其蘊含著動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多次提出要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善于在閱讀教學中、在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中、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審美素養。
朗讀是用形象化的口語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藝術手段。它對理解課文內容、陶冶情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重視朗讀,通過朗讀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同時還可以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形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與文章、與作者產生共鳴,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
《再塑生命的人》一課,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莎莉文老師對我的愛準確地表達出來。“愛”是一個抽象名詞,難以理解,莎莉文老師通過對我的撫摸,通過對太陽、云彩的比喻,讓我逐漸明白了什么是“愛”。教師要先給學生范讀,把課文中感人的描寫抒情、生動的修辭手段、優美的韻律節奏充分地表現出來,給學生以美的啟迪,讓學生從中受到美的教育。
在語文作品中,記敘文的對話富有個性,散文的句式呈優美多樣化,而詩歌的用詞卻以精練著稱,篇篇文章都洋溢著語言美。要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詞語的確切性、反復分析句意的優美性,讓學生沉浸在美的語言文字中,從而去發現美、品味美。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又能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組歌》中的《浪之歌》中的第五段中對浪花的描寫:“曾有多少次,當美人魚從海底鉆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賞星空時,我圍繞她們跳舞;曾有多少次,當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傾訴自己為愛情所苦時,我陪伴他長吁短嘆,幫助他將衷情吐出;曾有多少次,我與礁石同席對飲,他竟絲毫不動,我同他嘻嘻哈哈,他竟面無笑容。”這一段話除了采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外,還用上了一系列的動詞,讓學生通過美的語言來領會浪的壯麗和胸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精彩的畫面、生動的講述,以及現代化教學媒體的運用,為學生創設一種審美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想要掌握語言藝術、領會文章意境的欲望。
在教學《雪》一課時通過形象逼真的錄像,把朔方的雪紛飛時那如粉、如沙的美麗展現在學生面前,并配上《梅花三弄》的音樂,使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來領略雪的美麗,從而使學生急切地探知課文內容,進而領悟大自然的奧秘與力量。
文學作品中的美是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現的,我們可以通過對文本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進行剖析,讓學生感知美。作品中的感人形象,能激發眾人積極向上的崇高信念;而丑惡形象,卻能讓眾人憎恨痛斥。人物的形象越鮮明,對學生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越深刻,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重點抓住人物的思想性格去進行分析,用作品中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心靈美,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我的母親》中,在母親受了五叔侮辱之后,母親把族人請來,把五叔喊來,當面質問五叔這一情節,把母親的剛氣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感受到母親雖然很善良,但絕不軟弱,使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真實。讓學生從中明白:不一定非得偉大的人物才會讓人感動,只要活得真實,活得自我,活得有骨氣,小人物同樣令人敬佩。
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能引起主體認知系統最大的主動性,使其處于被激活的狀態,并使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所以說,創造活動給人帶來的美感是非同尋常的,它比一般的審美活動更強烈、更深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感受美、品味美、鑒賞美,同時還要適時創造機會讓學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訓練學生去表達美、創造美,以達到發展語言的目的。
學習《安塞腰鼓》一課時,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和感情朗讀,了解安塞腰鼓的動態美,它粗獷、熱烈、節奏快,樣子多,變化快,給人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安塞腰鼓由靜到動,再由動到靜的變化過程,讓學生想象安塞的后生們在擂鼓時的激烈場景,并模仿“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的句式再寫一句,有的學生寫得非常好。
如,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頭頂浮著白云的天穹)上,(天穹)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再如,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山腳下落滿塵埃的巖石)上,(巖石)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學生充分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從模仿到創造,更豐富了課文的內容,進而也使他們內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達,達到了美育的目的。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創設美的情境,從多方面、多角度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及平凡的事物去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中流淌真情,流淌感動,流淌美。
[1]蔡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現代教育報,2011(11).
[2]劉澤.試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