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先 尹繼英
(吉林省敦化市黑石鄉學校)
美術是中學必修的一門藝術文化課程,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陶冶情操、培養實踐能力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國中學的美術教育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作出分析,并就美術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做了探討。
部分教師在教授美術課的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認為理論基礎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根基作用,而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美術這樣的課程正是以實踐為主體的。只有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學生才能領略到美術的魅力,才能建立良好的學習興趣,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目前,許多學校的美術教學方法傳統,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也毫無創新,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下,許多學校把美術課當成其他主課的備用課,可上可不上,使得美術課流于形式,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美術教育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學校應該提高對美術教育的認識,積極開展各種美術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其主動學習,強化課堂主體意識,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美術基礎,幫助學生對美術知識進行梳理,使每一位學生的美術天賦都得到充分發揮,幫助他們找到自信,培養他們走上藝術之路。
想象力是藝術創作的前提。美術教育模式要敢于創新,理論知識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發揮想象力,并試著闡述自己的想法,提高總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主題為“ 我為校園做設計”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地發揮想象力,設計出他們心目中美麗校園的規劃圖,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美術的學習絕不是書本學習,而是要經過多次實踐不斷磨礪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參觀美術館、外出寫生等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教師授課時,要讓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思考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比如,教師可以把作業布置為:“ 將生活中發現的美畫成畫,或制作成卡片”,這樣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水平。
采用創新的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快達到教學目的,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值得每一位美術教師借鑒和學習。
曾莉蕓.新課改下的中學美術課課程教學研究.新課程導學,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