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琴
(江蘇省連云港市板浦初級中學)
我國的英語教學雖然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教學體系,然而教育制度與師資缺乏也為英語教學帶來了許多問題,以下是筆者根據教學經驗總結的初中英語教學的問題。(1)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英語教學死板枯燥。由于英語教學深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導致英語課堂過于枯燥,“ 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新教程改革并沒有發揮主要作用。(2)閱讀方法不正確。學生在閱讀英語時,由于沒有足夠的經驗,或者詞匯、語句理解不到位,使得閱讀時無法理解上下文語句的意思,以致形成錯誤的閱讀方法。教師要培養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掌握基本閱讀技巧,增加詞匯量來提高閱讀能力。(3)忽略了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情境教學并不完全用于英語教學,大量的訓練并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英語的真正含義,教師應該明白,英語來源生活,只有在生活中運用才能發揮它的價值。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多為學生設置情境,將英語做到現學現用。
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豐富的詞匯量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影響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詞匯時擺脫不了詞匯“ 開花”:學一個詞,就聯想這個詞的同義詞、反義詞、固定搭配、習慣用法、例句等等。詞匯開花使學生在學習新詞匯時有一種恐懼感:每學一個新詞匯意味著要被迫學習許多東西,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應該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將詞匯教學按照對比、聯想、鏈接等方法讓學生來接納詞匯,而不是從心里排斥。
初中的英語學習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對詞匯的恐懼感很容易影響到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聯系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 How are you?”這句經典的開場白,雖然我們提到英語對話就會不可避免地想到它,但這正是它融入生活中的重要體現:我們不用特意強調,這句英語便可以熟練運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將英語與生活緊密相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英語閱讀。
正如上面所說,英語是一門語言,它來源于生活,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就要讓英語回歸生活。教師可以定期觀看英語電影,來了解英語對白;可以開展英語角活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舉辦各種英語比賽:演講比賽、趣味英語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不斷創新,為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成文.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有效教學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9(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