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又成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宋家鎮中心學校)
思維作為學生能力與智力的體現,不但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有所影響,更決定學生是否能夠形成獨立品格。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與初中語文學科的特性相結合,總結出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
綜觀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可知,由于學校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工作,因此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到乏味、無趣。這不但影響學生的個人成績,同時也影響學生后續語文學習的深度。所以,學校應該明確培養學生形成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并在語文教學中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工作作為首要的教學目標。
語文作為一門由文字組成的學科,文學底蘊十分深厚。而初中語文課程的特點通常是以激發學生聯想能力進行編排的。在目前的教學中我們能夠看到教師通常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所以,重點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至關重要。例如,在講解《探索月球奧秘》這一課時,教師應該在課前讓班級學生進行想象,想象一下自己心目中月球的形狀、月球表面的外貌、月球上面是否有生物等相關問題,并隨機進行提問。學生在通過聯想思考過后能夠說出自己心目中的月球。不但能夠開拓學生局限的思維,更能夠讓其良好地組織語言并流暢地表達出來。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另一教學方法則是重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秋天》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將此篇文章與美國詩人所寫的《秋景》進行對比。讓其在仔細閱讀兩篇文章過后表達自己的具體感悟。這時學生能夠通過比較閱讀后得出兩篇文章雖然描述的同樣是秋天的景色,但是兩個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則大不相同。這樣一來,通過比較閱讀能夠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這將給予學生在后續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諸多幫助。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明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并制訂合理的培養方案。將培養學生聯想能力、觀察能力的工作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中,以便有效培養學生形成思維能力。
應德領.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