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濤
(湖北省來鳳縣第一中學)
近些年,教育中出現各種問題,通過相關教育事業工作者和專家人才的不懈研究與努力,將教育學教學法與教育心理學等學科理論有機結合,打破了傳統教育中的教學方法,即死板、僵化、拘泥地向學生教授灌輸知識理論,更加重視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通過深入積極地研究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發現學生的心理對學習與接受知識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在新型教學中應當著重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讓學生在親身主動學習中更加靈活機動地理解與掌握知識。問題解決教學法恰好是這樣一種新方法,迎合了教育改革的需要,值得深究。
數學作為一門理科性的學科,與文科性的學科有極大差別,它有很強的靈活性、理解性,在學習過程中并非勤懇努力背誦記住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即可,而是要求極強的技巧性、領悟力、實用性,真正意義上懂得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高中數學進入了一個數學教學頂級,難度級別高的階段,更是對學生的理解吸收運用能力提出了愈加高的要求。而且高中數學在整個高中教育中極為重要,對學生學習成績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然而在我國,大多數高校的數學教學中依然采取的是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些一些弊病,效果不佳。當前以教師為主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只是一個傾聽者或者是接受者,教師將知識系統化、理論化地教給學生,然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參與學習內容的環節幾乎沒有,學生對知識的各種疑問難以及時解決,因而接受、理解不透徹。久而久之,對數學徹底失去信心和興趣,甚至出現抵制、厭煩情緒,在許多高中存在數量較多類似這種現象的學生,數學成為阻礙他們通往大學或未來之路的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
問題解決教學法是一種不同于以往教學法的新方法,它重視發揮學習主體及學生在課堂中教學的主要作用,加大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在深入參與數學教學中,更深刻地掌握知識。
問題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在教學初期,設置關于數學知識的問題情境,首先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關鍵性、價值高的問題交予學生思考,然后再積極地引導學生提出自身學習中所面臨的疑問或問題。
第二部分,通過學生合作、探索、討論,解決問題。提出問題之后,并不是教師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在課堂上解釋答案,而是每個學生先獨立思考,通過查閱書籍資料,自行解答,然后教師開展小組或班級討論課,讓學生各抒己見,彼此探討,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眾人拾柴火焰高,集眾人的智慧,將問題一一解決,剩余無法解決問題,再由教師加以引導提示解決。
問題解決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益處大體有以下幾點。(1)改變了以往數學教學的弊端,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效率。問題解決方法通過學生與教師的通力合作,溝通交流,以及學生自身對問題的不懈積極探索,從而使大部分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知識,提高了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率,教學效果明顯。(2)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有利于提高數學成績。在問題解決教學法中,學生在輕松地參與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同時掌握了知識,相比于以往死板學習掌握知識更加深刻、靈活,使學生對數學更產生了深入探索的興趣,對提高數學成績幫助極大,移除了阻礙學生的一大障礙,使更多學生通向美好、光明的未來。
通過對問題解決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探討,證明了這種方法在目前對數學教學有極其重大的益處,但是,不應當就此放松、止步,反而應隨著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弊端,及時改革教學模式,與時俱進。
李金玉.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方法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3.